本报记者 李珊珊

和杨言府的采访约在20日的上午,因为找他的病人实在太多,记者在旁等了很久,正好借此机会更好地了解他的工作状态。
“您现在的问题是,左侧脑部病变导致的右侧肢体麻木。”
“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官,您的‘指挥官’临时出了问题,发不出指令了。”
“我建议您住院查,虽然慢,但细致,而且医保还能报销一部分。”
杨言府看诊时似乎很少计算“时间成本”,这并不代表他很闲。无论上门诊还是在病区,看病的患者,送化验单的家属,以及科室必要工作的交流,他都得妥善应对。“我们主任就是个‘工作狂’。”说这话的是同科的副主任医师黄友发,“他除了外出开会、学术交流,其余时间都在医院,忙到中午一个十块钱的盒饭就打发了。”
200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14年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名中医,即便如此,杨言府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他那个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各类专业书籍,一本比一本厚,不少内页都用笔密密麻麻做了记录。2017年7月到9月,杨言府到北京东方医院进修。为了节省开支,只好和几位进修的同事住在一处地下室,没有窗户,阴暗潮湿,三个月下来长了一身湿疹。
正是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使得杨言府在脑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上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2006年,他带领科室在全省中医院中首批开展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填补了我市空白;2008年以来,由其主持的三项市级科研项目顺利结题,对脑梗死、中风患者的干预和治疗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医院着手卒中防治中心建设,作为该中心执行主任,在一年多的运行期间,他带领团队为400余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使许多有可能出现后遗症的患者完全康复,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不断增强的救治能力也得到了上级专家的认可,2018年11月,该中心通过综合评估成为省内首批5家卒中防治中心之一;此后又被国家卫健委正式授牌为“示范卒中防治中心”。
脑病科不少病人都是来自农村,为了不让病人多花钱,杨言府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总是斟酌再三。几天前,一位帕金森症老人找来了科室。老人从怀里小心翼翼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包着1000元钱——原来,是两个月前来拿药时钱不够,杨言府悄悄帮他垫上了。这次,老人是特意来还钱的。义务为患者垫钱救急对杨言府来说是常事,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从没让患者打借条。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身为省人大代表,杨言府多次深入工厂、农村、社区街道、养老院实地调研,他提出的数项建议均获得有关部门的重视。成绩和荣誉面前,杨言府却保持了一颗平常心,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者,做的都是份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