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 张金柱
“县委巡察办的同志们背着包来巡察,挨家挨户谈心了解情况。巡察过后,我们村变化很大。”日前,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
王家店村干群关系曾经较为紧张,信访举报数量在全县最多。去年9月,霍山县委第六巡察组对王家店村开展“背包式”流动巡察,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现场接访,发现该村存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微小腐败时有发生和违规违纪现象等4个方面12个问题。在全盘接收反馈意见后,太平畈乡立即对此提出5条针对性意见建议,在王家店村和全乡开展整改。“曾经不好解决的难题,通过‘背包式’巡察破解,太平畈乡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巡察成效显著。”该乡纪委书记吴平说。
2018年,霍山县试点开展“背包式”流动巡察,在常规巡察确定对象范围之外,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和巡察整改情况,采取“一次一授权”方式开展专项巡察。在规模上,巡察队伍一般控制在4至5人,目标小、人员少。在时间上,一个单位的巡察一般不超过一周,一个事项的巡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驻点巡察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背包式”流动巡察专题报告。“时间短、节奏快、节省了人力物力,相当于定向手术,能够精准发现剖析出被巡察单位存在的‘脓包’,针对性更强。”该县巡察办负责人说。
该县通过坚持“小、灵、快、准”,将问题装入包中,做到拎包即走、开包立察、收包即改、放包见效,精准发现和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背包式”流动巡察的对象主要为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的单位。针对医疗卫生领域案件易发多发的情况,该县巡察办对卫生系统各单位开展“背包式”流动巡察,发现问题线索2个,立案审查2件5人。为进一步提高“背包巡察”的质和效,该县还坚持用学习“淬炼”巡察干部,以巡查工具书为切入点,为巡察干部送上《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图解》、《一位巡视组长的实践与感悟》等指导性书籍,不定期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巡察工作最新指示和要求,把学习成果第一时间运用到巡察工作中,还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干代训,多点开花,促进巡察工作提质增效。
重点监督整改问题的落实情况,也是“流动式”巡察的重点。该县全面筛选县纪委下发的《纪律审查建议书》,针对建议落实情况,以及建议内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巡视移交线索查处后需要举一反三予以整改的,开展“背包式”流动巡察。截至目前,霍山县已对5家单位进行了“背包式”流动巡察,共发现问题45项、问题线索5个,立案审查2件5人,根据巡察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