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忆大哥

  劳边

七版298592859.jpg

  腊月中旬接到晴川先生电话,说为我家书写了几副春联,叫我去取。从晴川先生处取回春联,边欣赏边思考,哪副联适合贴到那个门上。想好后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了,等到除夕中午张贴。此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了儿时在乡下老家过年贴门对(故乡对春联的叫法)的情形,勾起了对大哥的思念,想起了大哥,已过古稀的我,双眼湿润了。

  我们家祖辈以种田为业。父亲虽不识一字,但每年过年则十分重视贴门对。记得我上小学之后,每到腊月中旬就带我到集上购买几张大红纸,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就请村里书法好的先生写门对和大小不等的“福”字。故乡那时的习俗里,除夕中饭过后才能贴门对,贴好所有的门对就关大门等待吃年夜饭,家里人就不再出门了。我个儿小,大哥个儿高,由他带着我贴门对。我们捧着妈妈用面粉打好的浆糊,先从家里内室的房门贴起,大件农具和粮食囤、装杂粮的缸上贴上“福”字,最后贴对外的大门。每到一门前,大哥往门上刷浆糊,我举着适合该门的门对递给他,他接着时总要问一句:“有没有拿倒?”我说:“没有”后,他才用双手把门对贴上,还用手自上往下抹一遍,将门对贴平贴紧。为什么要问“有没有拿倒呢”,听说以前邻村有几户人家因不识字,将门对贴倒过。所以,家里没有识字人,贴门对前都请识字人先将门对上下讲清楚,并记牢,以免除夕贴倒了,闹笑话。

  大哥生于1922年,不识字是家里对他的亏欠。祖父因病驾鹤西去后,父亲作为长子,帮着奶奶撑起家门,坚持不和叔叔们分家,带着家人耕种祖父留下的田地。父亲觉得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没有人识字不行,就将三叔送去念书。那时大哥也想念书,但父亲说,供你念书家里钱不够,你得帮家里做农活。后来二哥想去念书,大哥对父亲讲,送他去念书吧,我在家好好种田。那时小叔叔不愿念书,所以,父亲就让二哥去念书了。之后,我的几位堂兄弟及我都有机会读书了。

  大哥年轻时就成了种田好手,还学会了酿小窖酒,做绿豆粉绦等手工技术。在冬季农闲时,就和小叔酿酒,卖给四乡八邻,赚点粮食贴补家用。那时,故乡的农民家几乎没有什么现钱,家里来亲戚或办事需要点酒,就用粮食来我们家换酒。本村有困难的人家来赊酒,小叔和大哥也乐意用酒提子从酒缸里打酒给他们,他俩都不识字,不会记账,也从不到人家要账,人家也讲信用,只要粮食收了就来还账。进入腊月,大哥还用自家收获的绿豆做些粉丝,留到过年时自家做菜用,或招待来家的亲戚。

  1949年春,家乡解放了。中学毕业的二哥由区政府介绍考入皖北行政干校学习,家乡也准备土地改革了。为适应当时的政策,奶奶和父亲决定分家,由一个大家庭分成四个家庭,父亲和三位叔叔各为一家。此时,父亲年过半百,我家这一房的田地则由大哥大嫂和二姐耕种了。我当时读小学,农村学校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回家后可以帮家里做点杂活,可大哥从不让我下地干活,最多叫我帮父亲放猪放鹅。他要我把二哥留在家里的书看看。上个世纪50年代初,农村小学教育分初小、高小两个阶段,一至四年级为初级小学,五至六年级为高级小学。1956年夏,我初小毕业了,大哥非常支持父亲的决定,送我到省城二哥处读书,从此,我就离开了农村老家,在城里一直读书到大学毕业。住在老家的父母,由大哥大嫂赡养,我没有尽到孝心。

  中国农民传统的优秀秉性,大哥都具备:朴实、忠厚、吃苦耐劳、明辨事理。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里,党为巩固政权、建设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运动,如土地改革、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社,直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等。凡当地党组织和政府为推动这些运动召开农民参加的会议,父亲就叫大哥去参加。他在会场上听得仔细,讨论时虽不发言,但在实际行动中倒很积极。我们家虽说是父亲当家,但父亲遇事都要和大哥商量,大哥的意见,父亲是采纳的。在我的记忆中,大哥没有同父亲争吵过。从土地改革、参加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把家里的田地、农机具、耕牛等归集体的高级农业合作社,我家在村里都起带头作用。为什么呢?记得大哥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他说:“我家老二在合肥工作,是国家干部。我们在农村家里,只要是政府叫办的事,就要做,不能给老二丢脸。”兄弟情深溢于言表。我在省城读书,放暑假时二哥就叫我回老家,帮家里干干活。那时我老家农村,每户还有一点菜地,供各家种蔬菜瓜果。我家的菜地主要是妈妈种,大哥大嫂要到生产队上工干活,我到家后,就跟着妈妈到菜地里锄锄草、浇浇水,可大哥还是叫我多看书,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念书,将来在城里工作,家里有我呢,不用你烦神。”我在二哥的督促下,读书还算用功的,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在城里参加了工作,没有辜负大哥的希望。可是,我亲爱的大哥,为我为我们家作出那么多的付出,却没有得到我的一点回报,在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由众所周知的原因,为了照顾在农村的父母亲及家人,不幸离世,享年仅38周岁,大哥离世时,在城里读书的我当时不知道消息,二哥可能知道,没有告诉我,怕影响我学习,更怕我在学校“乱讲”,影响政治进步。在20世纪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的政治背景下,二哥作为共产党员、国家干部是不能请假回老家奔丧的,更不能流露出“消极”情绪,眼水只能往肚里流,否则会有很大的麻烦。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二哥退休了,才能回到农村老家,在堂兄弟们的帮助下,将父母亲和大哥的坟迁到一处坟地安葬,并立了墓碑。

  大哥是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离我西去的,至今快60年了,我仍不能释怀,每和老伴或家人提起大哥,总觉得大哥是我们党当年在提出总路线后,就轻率地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祸害的,我对家人说过,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种沉痛教训。我们家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实事求是,不能说大话假话,更不能弄虚作假,祸害人民。

  大哥是地道的农民,短暂的一生,既没有说过豪言壮语,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年年在故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不抽烟,不酿酒,不玩牌,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他同家人或村上人有过争吵,村上人说他待人和气、厚道。我以前总觉得他太平凡了,以至我这个搞文字工作的弟弟几十年来没有为他写一点纪念文字,实在不该,今天由晴川先生赠春联而勾起对大哥的思念,便提笔记下对大哥点点滴滴的记忆,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他。大哥,我想您了。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呵护健康成长 培养法制观念市直关工委强化青少年法治建设⊙江家店镇4955名贫困人口 签约家庭医生⊙我市一选派税干被评为“最美安徽税务人”⊙金安区: 残疾人文化进家庭 ⊙霍邱:加快推进食安建设项目 ⊙过年忆大哥⊙大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