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 本报记者 黄雪彦

霍山县单龙寺镇农村危房改造前后对比图片。
洁白的房屋、明亮的厨房、干净的厕所……自2009年国家开始实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8亿元,完成17.53万户农村改造任务,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地区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危房改造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圣杜甫发出的喟叹,如今正在皖西大地变为现实。2016年至今,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把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的有力抓手,累计完成421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金安、裕安、舒城三县(区)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精准锁定改造对象
每年年初,市住建部门联合扶贫部门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摸排工作,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按乡镇分解进行逐户摸底,重点调查贫困户是否居住在危房中、危房等级、有无改造意愿等,并做好家庭信息、房屋建设管理信息、房屋设施信息和照片的采集记录工作,哪一村贫、哪一户穷、哪一房危等“第一手资料”得到全面掌握。根据摸排情况,将梳理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对象,全部录入“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结合改造意愿,制定分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计划,优先列入改造范畴。
分类实施重点帮扶
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列入当年度或近年度改造计划,确保这类人群早日实现住房保障。在危房改造实施中,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相结合,时间倒逼、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挂图作战。制定了《六安市加快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进程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存量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同时,加大了对特别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对于缺乏建房能力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和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村集体出面帮助解决材料、施工队伍,发动村民投工投劳。
规范审核严格把关
在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政策公开、补助对象公开和各村民主评议结果公开,确保每个阶段过程都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改造对象认定程序,建立了三级公示制度。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加强了对农户贫困类型的审核,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名义进行危房改造的,需通过扶贫办、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实认定。改造对象信息严格按照“一户一档”要求收集、整理,并录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保障了真正需要改造房屋的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
2019年,是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之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谋划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抢抓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窗口期。
着力完成存量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9年,继续在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年计划完成9058户4类重点对象改造任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80户,基本完成4县(区)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项目实施中,重点围绕贫困人群认定和房屋危险性鉴定,确保农村危房改造精准实施。对已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的4类重点对象,不再列为农村危房改造对象。
进一步夯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基础。紧盯贫困县脱贫摘帽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户申请、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补助对象审核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完善农户档案和数据系统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档案齐全、内容准确、信息真实;同步做好政策宣传,制作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并免费发放到每一户危房改造对象,利用多种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减轻深度贫困户负担。落实危房改造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农户贫困程度、房屋危险程度和改造方式等制定分类补助标准,切实加大对深度贫困户的倾斜支持。推广低成本改造方式,有效避免因建房而致贫返贫,原则上C级危房必须加固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D级危房除险加固,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及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深度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同步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对各类问题深入清理、建立台账、认真整改、彻底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规范农村危房建设资金管理,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执行规定标准,直接将资金补助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防止套取骗取、重复申领补助资金及基层工作人员吃拿卡要、索要好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