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菊莲)“路修通了,咱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对脱贫的信心更足了。”腊月二十六,裕安区韩摆渡镇红桥村贫困户朱纯国望着自家门口新修的长约60米,宽约4米的水泥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后出门再也不用踩泥泞,家里养殖大棚里的6000多只鸡将走这条路顺利销售出去。
让村民告别行路难,打破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为贫困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是韩摆渡镇干部群众的共识。过去的几十年里,红桥村都是泥泞不堪的土路,村民们外出、农资运进非常不便。朱纯国家发展养殖业,每年到了商品鸡出栏时节,最有苦难言的就是家门口的泥巴路,车子开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大大折扣了商品的产出效益。韩摆渡镇两委在调研中发现这一群众热切关心的难题后,积极协调推进,助力贫困户脱贫步伐,打通了这条“幸福道”。
三年前,朱纯国家一贫如洗,妻子身患重病,髋关节脱位长期卧病在床,房屋倒塌一家人住进了鸭棚,是党的好政策重燃了朱纯国生活的希望。健康脱贫“351”让妻子班爱华重新站了起来。2017年3月21日,朱纯国带着妻子住进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髋关节一侧的换骨手术,2018年3月,成功做了另一侧的换骨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农村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帮扶项目,让他家住进了新房。好的扶贫政策还让朱纯国兴起了创业脱贫的念头。在帮扶人的帮助下,朱纯国2017年申请了产业养殖项目,在家门前盖起了养鸡场,成立了“红桥村生态农庄养鸡场”,鸡产品俏销六安、合肥等生禽市场,目前正计划扩大养鸡规模,扩建场地,稳定脱贫的同时希望自己早日跨入致富行列。
“这不仅是一条便民路,更是一条致富路。”朱纯国欣慰地告诉记者,2019年,有了这条致富路,自己一定加油干,争取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