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好山水 直奔好前景——我市2018年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静
天堂寨、万佛湖、红军广场、大别山石窟……六安有着醉人的山水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六安逐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更具说服力,2018年,我市全年共接待游客5394.1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4.8亿元,同比增长20.16%和21.28%,写下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精彩一笔。
文旅融合促发展
2018年12月27日,毛坦厂镇马政文化园开园,这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项目。毛坦厂,追根溯源,始于马政。毛坦厂镇深入挖掘马政文化,于2017年从“中国马都”锡林郭勒招商兴建了马政文化园,打造“大别山下的茶谷马镇”,力争成为六安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2018年,在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在行业管理职能整合的同时,也给文旅融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谋文旅发展,我市早在前几年就已经行动,为青山绿水注入文化灵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如2018年4月21日开幕的第七届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暨第四届六安茶谷开茶节活动,凸显六安独特的茶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和非遗文化,充分展示推介了六安红色土地、绿色振兴的崭新面貌和靓丽风采。该活动在第2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入选2018年度金牌案例。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金安,有9+N个景观节点、16个景区构成的九十里山水画廊美景,是一处集厚重历史文化、地质科考探险、畅游灵秀山水、体验民俗风情、尊享慢谷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而霍山县深入挖掘汉文化、红色文化及三线文化等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整合三线厂等闲置资产,开发建设仙人冲画家村、月亮湾作家村等文创部落旅游景区。
“让游客来到六安不仅看到风景,也细品生活、了解风俗,构成了我市旅游一个鲜明的特色。”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旅游+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一种常态。
品牌形象更响亮
“千里皋榕情,高铁一线牵。”2018年12月13日,“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旅游招商推介会走进“榕城”,让福州市民进一步了解六安山水人文,开创两地旅游互促的新局面。
市场经济,品牌是金。早在2018年初,我市就制定了《六安市2018年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方案》,采取走出去宣传的方式,先后在苏州、常州、武汉、福州等7市开展了“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旅游推介活动,此举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六安旅游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同时我市还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博览会,借助成功举办的六安茶谷开茶节、六安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等节庆活动和重大赛事,展示六安旅游风采魅力,扩大了宣传营销效应。
我市在全方位引导推介旅游的同时,还注重抓景区建设。2018年全市重点旅游项目144个,投资155.21亿元。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别山风情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佛子岭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取得阶段性成效;金寨县“两园一院”、霍山县东方大地百草园等地获批第三批省研学旅行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皖西烈士陵园等15处景区(景点)入选首批安徽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