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叶婷婷
“坐在大学图书室,手捧心爱的书籍,抬眼凝望窗外,梧桐树叶正在秋风下尽情摇曳,摇着它青春的梦想。”曾几何时,这是玲玲梦寐以求的情景,现在就出现在她的面前。在安徽工程大学读大一的玲玲,家住裕安区西市街道落水桥社区,她激动地说:“没有多项民生工程的帮助,没有党和政府对我们家的关心,高校的大门我只能仰视。”
玲玲四岁的时候,妈妈不辞而别,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父女俩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为了节省空间,父亲买了一张折叠床。玲玲的父亲平时省吃俭用,给她买许多有趣的书籍,这些精神食粮在润物无声中让玲玲平添了一份坦然和慰藉。
玲玲家的唯一收入来源是爸爸在外面摆地摊修鞋,常年的风吹日晒让她的父亲比同年人更显苍老。即使如此,父亲还是常常教导玲玲凡事尽量靠自己,努力奋斗去创造生活。邻居们都让玲玲父亲去社区申请低保,可是他很固执,一方面他不愿意麻烦政府,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另一方面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去申请办理。
近几年,社区工作人员常常来家里慰问、走访和宣传各项民生政策,他们主动和学校对接,给玲玲出具了相关证明,高中三年玲玲享受了三年的国家助学金。
眼看着玲玲就要步入大学,以后的经济负担会更重,社区人员再次上门说服玲玲的父亲:“女儿眼瞅着就要上大学了,那时你的经济负担更重,申请低保毕竟会给你减轻一些负担,现如今政府民生政策这样好,公租房我们也给你家申请上。”热情关心和帮助感动了“固执”的玲玲父亲,温暖了一家人的心。
2017年社区同时给玲玲家办理了低保和公租房,低保现在每月补贴863元,加上老爸平时修鞋的手艺,维持日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搬进了五十多平方米的公租房,玲玲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兴奋之余为自己买了一个小花瓶,花儿的清香弥漫整个小屋,更坚定了玲玲好好学习的信心。
通过勤奋刻苦地学习,2018年玲玲顺利考取安徽工程大学,为父亲争光,自己的付出终得回报。但是,巨额学费再一次让老爸愁云密布,有困难找政府,这次玲玲父亲主动登门找社区想办法,社区安排人员帮助玲玲申请了困难家庭学生助学金,各项民生工程的支持圆了玲玲的大学梦。如今玲玲学习用功勤奋,积极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拿下奖学金,并决心毕业后勤奋工作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