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贤傲 陈微微 本报记者 谢菊莲
“今年我家养乌骨鸡除去成本,年纯收入达到10000多元,还享受到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入股振华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年分红3000元,光伏扶贫补助2000元,已经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不当贫困户了。”在2018年底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新建村民组召开的贫困户民主评议会上,贫困户芦先柱激动地表达主动脱贫的意愿。
现年50岁的芦先柱初中文凭,早年外出到杭州市打工,一场大病致使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陷入贫困。2012年,到杭州市打工的芦先柱被确诊为因患高血糖导致肝、肾、心脏功能衰竭,几年寻医问药,家庭负债累累。
2015年,洪宕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到芦先柱家的生活困难情况,芦先柱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享受到系列扶贫政策的同时,村两委还帮助他家制订了脱贫措施,使芦先柱一家重新燃起生活信心。
经过几年的治疗,芦先柱的病情有所好转,勤劳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评为贫困户而滋生“等、靠、要”思想。在村两委的鼓励下,他积极谋求脱贫之路。不能出远门打工,他就想法在家门口找活干,利用自己会开车的技术帮人拉货挣点收入维持生活。
2018年,芦先柱在电视上看到养殖乌骨鸡的前景很好,就迫切想在家门口租赁几十亩场地养殖乌骨鸡。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后,受到鼓励和支持。说干就干,他通过查阅有关养殖方面书籍资料及网络资讯,学习养殖知识和技术,主动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养殖户,并得到镇农技部门技术辅导。租赁20多亩地,修建4间鸡舍,养殖了2000多只小鸡。
养殖乌骨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解决雏鸡孵化房温差难题,芦先柱在鸡房内放置好几台取暖器,保持温度在38度左右、相对湿度为70%。他每隔一小时观察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温度保证鸡苗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
乌骨鸡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出售价格也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8年,除去成本芦先柱家年纯收入达到10000元。当年他还获得了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000元,享受到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入股振华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年分红3000元,光伏扶贫补助2000元,孩子上小学还享受到教育扶贫每学期补助500元。治病有救助政策扶持,家庭开支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芦先柱靠灵活的脑袋和勤劳的双手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
芦先柱的目标并不只是脱贫,他还想要致富。他告诉记者,等年前这一批乌骨鸡卖出去之后,计划再购买2000只幼鸡,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他相信只要勤劳肯干,“致富梦”就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