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和“一岭一库”发展战略立意高远、气势磅礴,纳目并举,既符合六安工业现状,又高瞻六安产业未来。程茂基委员认为:“一心一廊“成败关键在于工业聚心、工业立带、工业成廊。“一心一廊”抓手在抓大项目、抓对项目。
未来30-50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利用原创性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技术产业将是全球范围内经济转型的新方向。
近年来,六安生物技术产业资源丰富、发展迅速,已经初具雏形、规模和优势。比如:道地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石斛产业领先规模、生物饲料领先规模等等。但是,与国内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相比较,六安市生物技术产业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精深加工度偏低。目前,基本上都是浅加工、粗加工,附加值偏低,相当一部分都是农民放下锄头就能够干的产业。经验证明:种养不是问题,难在精深加工;生产不是问题,难在销售;发展产业不难,难在形成产业集群。只要形成产业集群,产业优势才能够突出体现出来。
程茂基建议,加大生物技术大型龙头企业扶持扶助,在“一带一廊”规划区域内,设立《六安生物技术产业园》,着力形成六安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在税收和上市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水电汽和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加大投资力度,打通世界五百强企业和生物技术先进原创性企业入园的“最后一公里”。建议政府在企业上市融资方面给予特别的支持和扶助。
二是产业技术含量低。特别是原创性技术含量偏低。技术含量低是制约六安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他建议,政府按照“一企一议”的政策,给予在生物技术上真正有重大原始创新、有知识产权和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资金、人才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
(本报记者 张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