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但对标先进地区,我市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氛围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政策落地机制、政务服务机制、民营经济运行监测机制等有待健全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加快和民营经济发展,充分激发我市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汪涛建议:第一,在维护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上出硬招。健全完善重大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的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互动机制,认真听取和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问政于企。研究出台保护民营企业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形成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有效落实促进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不断提升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
第二,在优化服务企业发展环境上出实招。完善政策落地机制,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干货,提升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努力降低政策落地的隐性门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策获得感;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后评估。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行政审批制度上继续发力,为企业“松绑”,真心诚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店小二”精神,服务好企业发展;推动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形成各部门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搭建“政府、银行、保险等与企业对接平台”,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关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企业债、创投基金等融资手段,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定期发布民营经济分析报告,及时对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第三,在支持企业创新创业上出新招。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科学应用风险补偿、奖励补贴、投资引导等科技金融方式,全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减税降负政策;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建设产业链条长、基础配套完备、创新能力强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实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行动,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民营企业建设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效载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