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力乡村振兴

三的11123.jpg

  张雁代表:

  加快“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

  2014年6月份以来,我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战略,相继提出了“六安茶谷”、“淠河经济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等战略重点,并围绕六大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

  代表张雁认为,“六安茶谷”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围绕茶产业做强做大精品,做好小站、小院、小镇“三小工程”,打造亮点,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淠河经济带”要结合国家提出建设“淮河经济带”战略的契机,重点围绕生态修复和保护青山绿水做大文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条件,美化人居生活环境,增加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获得感;“江淮果岭”要结合实际调整充实培育壮大果产业,打造六安四季“花果山”,不断充实丰满果品产业,以产业助力精准脱贫;“西山药库”要因地制宜,先摸清家底,编制好规划,结合中医康养、休闲观光

  布点引导,先行先试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更好地对本地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保护研发传承。 (记者 张世巧)

  周绍金委员、陆静委员:

  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一谷一带”是我市着力打造的平台。近年来,我市通过打造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一谷一带”发展平台,要求我们要下功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精准脱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要加强工作机制的联动性,形成抱团发展,才能让产业发展越来越精彩。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形成联动,在“一谷一带”的发展中壮大品牌、特色的产业经济,把产业做大做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强力支撑。惠民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因此更要有效统筹资金和项目,尤其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好规划,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记者 邱杨)

  杨平委员:

  提高村民节水意识

  “让节水成为习惯。”为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城区节水宣传活动让不少市民记在心间、实践在日常。来自基层水利部门的杨平委员表示,乡村振兴水利先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做好农村水资源的节约也非常重要。

  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维护不足,后续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能力有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加强工程管理投入,提升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确保工程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同时,要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进一步加大农村节水宣传,宣传农村安全饮水知识,提升群众节水用水意识,树立“安全用水、节约水资源”的用水理念。 (记者 邱杨)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如何发力乡村振兴⊙图⊙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