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高国标委员:

  精细化管理缓解拥堵“城市病”

  近年来,全国普遍凸显交通拥堵的“城市病”。随着我市城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现象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区工作日高峰期主要路段的拥堵十分突出,委员高国标非常关注这一问题。

  高国标对记者说:“城市道路建设受投资、用地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时间内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拓宽城区交通路网满足需求难以实现。”因此他认为,在与日俱增的车流让交通供给与需求间矛盾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应立足现有的城区道路,综合实施道路管制、单行、绕行等措施进行疏导,以精细化管理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减少拥堵的发生。

  高国标建议,在交通拥堵的重点路段——淠河总干渠城区内桥梁两侧路段实施单向行驶。“可在工作日中的车流高峰期设置弹性单行限制,高峰时段禁止车辆左转上桥,避免造成桥面大拥堵,保障为数不多的桥梁在高峰期通行顺畅。”同时,为减少城区主干道在小区出口处的拥堵现象,他建议在小区出口设置单向出入,禁止车辆左转出入小区。

  针对人流密集路段的“人车争道”现象,他建议,在主城区人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口施划“全向十字路口”,即在4条斑马线的基础上,再增设两条斜向斑马线,连接十字路口两个斜对角,让行人可在所有方向自由穿越道路。“这样既可以提高行人过街效率,又可以让行人与机动车不产生交叉,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记者 储勇)

  张万涛委员: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六安当前正处在绿色发展转型期,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突显。委员张万涛认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低碳、智慧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几年时间城市发展必然趋势。目前全国已有5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张万涛说,近年来,我省芜湖、铜陵、蚌埠、淮南等地相继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如合肥市在交通方面启动了智慧停车系统,网上医院诊疗、“智慧城区”、“智慧服务”等,芜湖市建设“智慧社区”,淮南市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黄山市建设“智慧景区”等,为我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张万涛建议,智慧城市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需要构建集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产业、智慧信息资源、智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于一体的知识体系、建设体系,可以考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放开准入、放开市场,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建立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可以在惠民服务、政务服务、交通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 (记者 谢菊莲)

  高峰委员:

  管好用好城市干道停车位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车辆逐年增加,停车造成的矛盾越发突出,市民的满意度越来越聚焦在城市日常管理上。虽然我市很多条主干道路及非主干道已经比较合理地规划了车位,但是车位资源依然比较紧张,一些是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的“僵尸车”,还有一些车位被小区住户和临街商户所占用。

  委员高峰认为,这些停车位是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后科学合理规划的,需要更进一步把城市干道车位管好用好。他建议,分路段派驻管理员,把停车位管理起来。向合肥等地学习管理经验,白天实行按时间收费,作为管理员的支出;也可以由政府拿出公益性岗位招募一些有工作能力的4050人员,岗前培训后开展日常管理。晚上可以方便市民、小区居民免费停车;摸底清查“僵尸车”,让久停占位的车动起来,把公共资源让出来。同时,校园周边划些临时顺向停车位,方便学生家长接送孩子临时停放使用;政府加大投入,在市区每条主干道建造一个公共停车场,推广螺旋式立体式停车场,打造永久性文明城市亮点,也从根本上缓解停车难问题。 (记者 宋金婷)

  修力军委员:

  发挥基层社区功能助力文明创建

  在今年的两会中,委员修力军为我市文明创建建言献策,带来了一份提案。他在提案中写道,文明是城市形象的最好展示,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基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的基石,以基层社区为载体,发挥社区功能,对文明城市的建设有着突出的重要作用,为此,他建议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功能作用。

  首先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形成制度规则,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加强党组织的建设领导,明确责任,形成监督机制。其次,加强对物业的监督管理。现在一些小区物业公司,普遍存在较注重经济利益,不能按照要求进行物业管理,社区要定期进行查评、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第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文明城市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的享受建设成果,相反,每个人的文明举止等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明建设水平,所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各小区要根据居民主要文化结构进行宣传,不要千篇一律,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搞出特色,营造文明环境,要多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了解诉求,主动作为,登门解决主要问题,问卷调查,把文明和谐的根培育好,从而使文明大树枝繁叶茂。 (记者 张玉)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如何发力乡村振兴⊙图⊙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