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华章 水惠民生写新篇

  赵百营 本报记者 宋金婷

水利局两会001.jpg

水利局两会002.jpg

水利局两会003.jpg

水利局两会004.JPG

  悠悠淠水,静流无声。在皖西大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似当代大禹,舍小家为大家,跋涉于山水,辗转于堤坝,忙碌于河沟,修水渠,固堤坝,建灌区,变害为利,滋润一片片山川田园,助力一个个贫瘠山村,谱写了一曲曲人水和谐的动人乐章……他们,就是水利工作者,正是他们的辛劳奉献,全市水利事业才有了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水利战线深入实施“水利六安”战略,不断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管理,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入全省先进位次。

  治水管水惠民生

  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41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8.20亿元。完成淮干临王段一般堤防加固项目主体工程,完成淠河、史河治理项目及4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6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8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大力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即将完成,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项目、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修订及上报。以纪念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0周年为契机,精心举办淠史杭水利现代化提升工程研讨会,提前谋划储备“十四五”水利项目。

  农村水利建设进展顺利。深入推进水利扶贫,投资5.13亿元解决90.1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5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通自来水,完成我市水利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三年计划任务。投资4.7亿元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治理面积79.1万亩。投资4300余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85万亩、农业水价改革综合改革11.8万亩。完成36座“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在省“江淮杯”评比中,我市获优秀组织奖,金安区获金奖,金寨县、霍山县获铜奖。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117个工程措施整治和103个非工程措施的整治,完成率95.1%、100%。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年用水总量24.03亿立方米,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7.0%、5.2%,列入省考核的28个水功能区达标率89.3%,均达到或高于省对我市考核目标。开展淮河干流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关停整改淠河沿线6座砂场,有效遏制淮河、淠河非法采砂势头。实施3条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平方公里,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六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通过省级验收。金安区水价改革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我市2017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2名,获“优秀”等次。

  河长制湖长制纵深推进。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湖长制组织体系,纵深推进河长制,持续在见行动、见成效上下功夫。组织实施“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排查整改河湖库渠固体废物点位319处,排查清理河湖乱占、乱建、乱采、乱堆等问题172个;排查河道湖泊违法建设问题330个,有序推进整治工作;开展河湖保洁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河湖废弃漂浮物、违章障碍物等。推动河长制工作督察、暗访和河长巡河常态化。完成市管水利工程和金安区河湖划界工作。河长治水成效初显,我市2017年度全面推行河长制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3名。

  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强化防汛准备,储备防汛物资总价值2102万元,组建防汛队伍23支935人,开展培训和演练25场1800余人次。突出防汛救灾,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38次,全力组织应对“温比亚”台风,紧急转移安置群众3203人。统筹抗旱供水,积极协调淠史杭总局灌溉供水,争取抗旱排涝用电2030万度。推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

  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举办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班、学习交流会、演讲比赛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扎实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严守纪律规矩。全面完成市水电工程队转企改制任务,市水利水电设计院和勘测队两个单位转企改制正加紧推进。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注重培养提高干部职工专业素质、专业精神。组织开展家风建设、“我们的节日”活动、妇女座谈会、义务植树、“道德讲堂”、“祭奠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青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培养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碧水清风满眼新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今年,市水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水利厅安排,深入实施“水利六安”战略,不断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奋力推进六安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夯实防洪保安基础。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扎实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逐项整改。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力度,健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扎实开展演练。整合防汛抗旱业务平台、视频监视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加强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健全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网格化责任体系,推进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及运行管理,实施霍邱、叶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项目建设。

  聚焦项目短板,强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计划完成水利投资26亿元以上。着力推进“三个一批”:一是竣工一批,完成2017年度及以前实施项目竣工验收;全面完成2018年度6条中小河流治理及8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完成项目法人验收;完成史灌河(安徽段)治理、淠河治理、淮河干流临王段一般堤防加固、36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竣工;二是开工建设一批,开工建设杭埠河综合治理、6条中小河流治理、11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5条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完成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建设任务;力争开工建设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等进一步治淮项目;实施淠河总干渠东部新城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三是谋划申报一批,抓住国家加大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的重大机遇,谋划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列入国家实施方案,力争在国家方案中取得更多份额。

  聚焦脱贫攻坚,强化水利扶贫力度。投资16.43亿元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逐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治理面积39.3万亩;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7万亩;继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不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加大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力度,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河长湖长制,强化河湖管理水平提高。围绕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组织实施“131美丽河湖行动”,即:打造一批示范美丽河湖,开展三个专项行动(河湖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河湖采砂专项整治、河湖保洁),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实施城东湖、城西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河湖违法问题整治,完成主要河湖划界工作。完成全市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河湖清洁美丽,打造一批示范河湖,实现“一县一样板、一乡一亮点”。

  聚焦水资源管理,强化执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用水总量控制在24.9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6.6%、5%;完成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创建,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水功能区监管,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开展水功能区达标建设,确保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86.6%。稳步推进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视频监视和监测设施建设,修复河流生态。

  聚焦主体责任,强化党的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五提五促”活动,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坚持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激发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严格项目、资金、财产管理,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

  时间砥砺梦想,岁月见证初心。智慧勇敢的六安水利人,肩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任,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皖西大地越干越有劲。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坚持党建引领 建设幸福“鼓楼”⊙砥砺奋进谱华章 水惠民生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