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开新河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芮祠新村旁有一段总干渠,行走其侧,河水静静流淌,丝毫看不出曾在这里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殊不知,这就是史河总干渠“卡脖子”工程的平岗切岭段。为了将响洪甸水库的尾水引入这里,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切开这条长3公里、深24米、宽60米的渠道,硬生生地把一座山给“切”成了两半。
今年81岁的老人芮泽荣说,当年自己刚满21岁,刚结婚不久就上了工地,一干就是三年,逢年过节都不停工。平岗切岭工程高峰时期用工5万人,开挖土方342万立方米,仅用一个月的时间按时完工。淠史杭灌区工程日正常上工50万人,日最高上工80万人。“只要是属于受益县,公社、大队不管是否受益,一切能出动的整劳力,男男女女,全部出动了。”这其中不仅有毗邻六安专区的安徽其他县市的群众,也有来自河南固始等地受益于灌区的群众,更有来自山东的援建大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切岭截高就低,渡槽则在低洼处平地起高,建成水槽以让水流过。将军山渡槽是淠史杭灌区最有名的一座渡槽,全长875米。“该渡槽连通淠河、杭埠河水系,实现了江淮沟通。”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瞿大界说。
由于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并坚持少占良田的原则,建成后的淠史杭灌区实现了“水在岗上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河”。据统计,仅淠河和史河两个灌区自流灌溉就达到了687.4万亩。“在节省了大量人力电力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淠史杭工程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自流灌溉占比较高的灌区。”淠史杭灌区原工程总指挥赵子厚的女儿赵涛说。
灌区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横贯皖中,沟通江淮,淠史杭灌区以2.5万公里渠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以及21万多个塘堰,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特大灌区,灌溉面积1060万亩土地,惠及豫皖两省2000万人口。“截至目前,累计灌溉面积4.56亿亩,增产粮食583.8亿斤,淠史杭灌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丰收之源’,也一举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六安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在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原本杂草荒芜的山岗如今被姹紫嫣红的果树覆盖。作为当地打造“江淮果岭”的核心区,平岗街道拥有桃树、梨树等经果林种植面积近3万亩,大型农业合作社6家,带动当地近千户村民脱贫。灌溉水源即来自岭旁的淠河总干渠平岗切岭段。“如果没有这穿山越岭的干渠来水,这片岭还是一到晚上没人敢走的荒郊野外。”平岗街道办主任杜明星说。
江淮果岭只是六安市依托灌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六安市提出“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的发展战略,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六安茶谷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以茶为主题的旅游经济,现在已升级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六安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境内几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Ⅱ类优质水源,空气质量常年在Ⅰ类以上。”六安市旅委负责人说,淠史杭灌区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得六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又变身“天然氧吧”。六安市现有两个5A级景区、26个4A级景区,几乎都与淠史杭灌区的存在密切相关。仅去年,六安市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0多亿元。
从“走千走万,不走淮河两岸”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一字之差,承载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的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如今的六安,浸润在淠史杭的“人间天河”里,正日益变得美在水上,富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