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 张静
从内心犹豫不定到最终坚定职业信念,朱雪梅的个人经历代表了不少养老服务行业学生的心路历程。大众观念的不理解、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求学和就业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心理上的“关卡”才能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
每年毕业季,就业难都会成为当季的热门话题。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年年不变的毕业生就业难常常见诸报端的同时,则是大量“冷门”职业诸如养老服务等职业的无人问津。
为何年轻人会对养老行业“敬而远之”?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第一,从业者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很多人对于养老行业的第一感觉就是“伺候人的工作”;第二,工作比较辛苦,养老院里面老年人的吃喝拉撒,特别是卧床老人的护理非常繁重。因此,现如今不少养老机构里都鲜有年轻人的身影。
而实际情况是,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技能型护理养老专业人才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养老服务行业急需年轻人的理解和参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少地区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比如,不少省市出台了相关利好政策,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给予三万元到六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入职奖励,鼓励有为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由此看来,一方面相关部门加大专业培训、提高从业待遇、增大职业认同度等,将成为突破养老服务行业瓶颈的重要环节。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年轻人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愿意学习并从事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并真正从内心认同自己选择的职业,才能规避“就业难”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