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上结出“脱贫果”

  张正武 本报记者 徐有亭

  “俺今年利用暑假不仅带孩子回老家探亲,更主要的是想吃老李种的葡萄,孩子爸还让俺多带点回去。”常年在宁波务工,家住霍邱县冯瓴乡新台村的刘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许多人走进该乡德传良种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园,采摘、品尝新鲜美味的葡萄。葡萄园里的欢声笑语,让66岁的合作社理事长李如生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

  地处淠河岸畔的冯瓴乡新台村是重点贫困村,也是典型的沙土湾区,贫困户202户465人,人多地少,经常受水灾。传统的种植模式,造成大部分村民收入偏低。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让外出务工村民带回先进的经验、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回村创业,带动在家的村民,才能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而李如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该村老支部书记范志林介绍说。

  “这一片是金手指,那一片是阳光玫瑰,远处一片是醉金香,这些葡萄品种新,在当地是没有的。况且这些新品种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打药,全部用鸡粪等农家肥和芝麻饼做底肥。”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在大棚下生长成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环保食品,叫人醉意流连,爱不释手。返乡创业的李如生,正在自己的种植园里采摘葡萄,他一边介绍葡萄,一边向记者说起创业的艰辛历程。

  几年前,李如生利用在上海、宁波学到的葡萄种植先进经验,把新品种带了回来。刚开始试栽,亩数种得少,之后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16年,李如生投入15万元,建起了一个能防风、防雨水的钢结构塑料大棚。2017年葡萄园重新挂果,当年收入13万元。信心满满的他深知学习新技能的重要性,稍有空闲就去上海、嘉兴等葡萄研究所“充电”听课,到外面参观考察取经,逐渐摸索出一条新、特、高葡萄种植新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伏天,热浪滚滚,葡萄园里气温高达三十五、六度,置身于创业热情中的李如生,用辛勤的汗水呵护着成熟的葡萄。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他有自己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催芽、定梢、疏花、除卷须和疏穗。葡萄成熟前,每串葡萄都用了专业的套袋,可以减少病虫的侵蚀。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来进行管理,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俺这一辈子也没做什么大事,只想踏踏实实干点实事,带领贫困村民发家致富,这就是俺的最大心愿!”李如生葡萄种植基地常年务工的村民2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忙了就回家干活,闲了就来葡萄园拔草、锄地,每天可挣工资100元,家门口就业舒服呢。”二等残疾、今年63岁的村民卢本军感慨地说。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8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一粒米的精彩蝶变⊙莲香荷韵添彩乡村⊙二季度“六安好人”及“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出炉⊙葡萄藤上结出“脱贫果”⊙叶露中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王胜赴霍邱县走访省、市人大代表⊙市“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迈入省第一方阵⊙我市公布2018年涉农价格和收费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