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厚 本报记者 谢菊莲
“今年省商务厅工作队长张仕勇和村两委干部,看到俺家困难,他们从江淮园艺公司购买了300多棵小南瓜苗,免费给俺家种植,眼下收获了4000多斤小南瓜,增收3800余元,还为俺家争取奖补资金1000元,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7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叶集区吉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地贫困群众杨远洋高兴地说。丰收现场,看着瓜农手里攥着一大把钞票,很是喜人。近年来,六安市叶集区古鑫果蔬种植合作社以种植小南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叶集区合兴村土地肥沃,紧临史河,水资源充沛,气候潮湿,适合小南瓜生长。该村古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创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该村“溪水门前过,河水埂边流,上游到下游,一年淌到头”,西与叶集平岗、尧岭隔岗相望,北与三元王店毗邻,东与洪集双墩村相交,南与姚李曾墩搭界。便捷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为该村发展小南瓜种植产业,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铺垫了一条通向富裕的“黄金大道”。
产业发展之路伴随艰辛。2018年元月,合作社遭到突如其来的暴雪袭击,30多亩钢构大棚,一夜间夷为平地,经济损失约60万元。面对这沉重的灾害,该村在省商务厅、叶集农委和镇扶贫办、村两委的扶助下,将30多亩大棚重新恢复原样。雪后,大家一边建大棚,一边把大棚里的瓜苗进行移栽,临时保温,有效提高了瓜苗的成活率,将雪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该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多方主体合作模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突出产业扶贫。资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受益的产业扶贫模式,多渠道打开小南瓜销路。
“今年全村31个大棚产出4万多斤小南瓜,总收入20余万元。目前小南瓜近的销售到区农委、姚李镇政府、新星学校和部分爱心企业;远的销往合肥红府、永辉、合家康三家超市,同时还通过邮乐购、菜菜电商公司、飞猫公司等进行电商销售,实现了产销两旺的态势。”合作社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截至日前,村里正在安排人手,收集贫困户和村集体的2000斤小南瓜统一安排销售。
据悉,该村千方百计致力于脱贫。一是让20余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入股资金由政府50000元贴息贷款,每年获得固定分红4000元。二是采取经营收入,20户贫困群众利用产业直达资金,每户拥有一个大棚产权,通过参与经营,每户实现增收500元。再就是务工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基地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基地按照一定的标准,支付农户务工报酬,每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该村贫困户杨远洋一家4口人,本人眼睛高度近视,家属聋哑残疾,两个孩子在校读书。驻村工作队张仕勇和村两委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引导动员杨远洋一家发展小南瓜种植实现增收。
此外,他还在合兴村产业基地带动下,发展了6亩稻田养虾,种植了10亩甜叶菊,并雇佣了2位村民在其大棚务工。现在全家有使不完的劲,说起未来的脱贫致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