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携手小康路

  (上接一版)

  “几年来,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在脱贫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终于有了一点成效,又用自己的技术帮助了别人。活得充实,我挺直了腰杆,精神好了,大病也好了。我将继续带好头,在上级和村两委的扶持、指导下,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我们的专业合作社来,从而带动全村贫困户,早日走上致富大道。”采访中,徐明付笑着告诉记者。

  魏正宇,是来自裕安区西河口乡潘岔村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父亲因肺癌去世,自己和妻子患上了结核性胸膜炎。2014年,经过申请,被评为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魏正宇选择了种植瓜蒌,并且兼顾油茶,种植中药材,当年就有了收益。三年的发展,魏正宇的瓜蒌种植面积增加到了200多亩,共带动10多户贫困户种植瓜蒌,解决了20余位贫困人员的就业。

  “如今,虽说每天田间劳作非常辛苦,但能和家人在一起,我感觉很幸福。这些都是得益于党的政策好、干部好。我们生活在幸运的新时代,理应努力工作、奋发有为,回报党委、政府、回报家乡、回报父老乡亲的厚爱。”魏正宇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7月20日,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为抓手,聚焦年度减贫任务,全面打响春夏两季攻势,脱贫攻坚保持良好态势,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抓好做好打造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个示范”指示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个示范”的实施意见》和《六安市脱贫攻坚“四个行动”实施意见》等文件,针对脱贫攻坚重点难点,精准统筹开展了“特色产业增效、边缘边远均衡、防范返贫预警、内生动力激活”等“四个行动”,更好地推动“造血”扶贫、均衡扶贫、巩固脱贫以及长效扶贫,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问题。另外,我市在项目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群众参与、统筹协调”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开发了脱贫攻坚项目库编报、实施、监管软件,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把关、县区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市级备案”的程序,基本实现了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的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4月份,成功举办了全国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培训班,项目库建设已成为我市脱贫攻坚的一大品牌。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高温下的劳动者⊙二十年,为烈士尽孝情未了⊙专家:孩子暑期运动需防三个误区⊙专家:“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社会共治⊙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做好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武汉首个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上线⊙扶贫先扶志携手小康路⊙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