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企”帮扶铺就致富路——裕安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侧记
本报记者 储著坤 杨曦
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涉农企业骨干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一系列特色帮扶模式,一大批帮扶典型不断涌现……裕安区统一战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凝聚合力,大力推进“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新篇章。
荒山野岭结“金果”
“老板非常信任我,让我来管山场,不会亏待我的。”7月13日,49岁的村民叶和发,正在位于独山镇的裕安区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忙活着,虽天气炎热,他丝毫不觉疲倦。回想2014年,叶和发还是一名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帮扶下,当年就甩去了“贫困帽”,如今,还当上了生产管理负责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叶和发与妻子生活倒也美满,1993年,伴随着双胞胎的出生,夫妻两人的幸福生活被打破了,一个孩子精神上出现问题,另一个孩子肢体残疾。在十几年的看病路上,叶和发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一大堆债,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现在管理山场,一个月工资2800元左右,家里两个孩子还有残补,加上光伏补助等,日子倒也不错。”叶和发乐呵呵地说道。如同叶和发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帮扶下,走上了致富路。
“农户给我一片荒山,我还农户一片绿地。”裕安区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必琼说:“在与农户流转山场时承诺,30年后,油茶产业园无偿归还当地农户,基础设施交给村里管理。油茶林盛果期在100年以上,我只流转了30年,还有70年的受益期,真的给村民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
“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村基础设施改善,条条柏油路,畅通无阻。最直接的就是村民能就近务工,增加了收入。”裕安区独山镇钱店村党支部书记盛学堂感慨地说,以前快过年时,贫困户往村部跑,现在贫困户有了工作,口袋鼓了,这种现象不见了。
“要将所有种养技术无偿教给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人口,为贫困村整体脱贫作一点贡献”。李必琼还组建裕民现代种养殖合作社,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养殖业。合作社无偿提供油茶,中药材栽培,管理技术指导等服务。通过示范带动,1000多农户掌握了油茶种植技术,解决了321户贫困户吃饭难和就业难问题。合作社将常年不能外出务工、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登记造册,列入用工名录,实行适合岗位优先录用,按能力分配工种,确保他们常年有活干、有事做,使得贫困人口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满意的工资收入。
据统计,裕安区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共解决1000多人就业,实现贫困户脱贫89户共309人,每年亩均多增收2600元,每年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日子越过越“牛气”
“年纪大了,做体力活没人要。通过党委、政府牵线,养殖场让我来干手上活,加上土地流转收入,还有金融扶贫分红。”裕安区顺河镇谢圩村65岁的贫困户鲍远江,2014年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脱贫完全不在话下。
鲍远江老两口在一起生活,老伴患有慢性病,常年药不断,在安徽华好生态养殖公司的结对帮扶下,从大闲人,摇身变成了“上班族”。
“我家住在养殖场不远,在场里照看牛别卡在围栏,牛吃食时,帮忙推推草。”聊起上班,鲍远江显得很是轻松。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家里4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养殖场,一年收入3000多元;将金融扶贫资金放在养殖场,一年保底分红3000多元;另外,在养殖场干活,一个月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收入也有20000多元。
为了加大帮扶力度,安徽华好生态养殖公司发挥“公司+贫困户+分养”、“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订单养殖”模式扶贫作用,将健壮的小公牛交由贫困户分别饲养(简称“分养”),每户领得1至2头,待贫困户饲养到10个月以上时,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全部回收。疫病防治全程免费跟踪服务,为贫困户省去了技术烦恼。
裕安区顺河镇火星村65岁的许光叶因病致贫,家有3口人,领养了两头小公牛,办理领养手续,据实称重,以28元/公斤(2017年)折算为成本,待长到600公斤左右时公司回收。每头销售额12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和饲料等费用,每头牛可获得净利润4000元,两头公牛年纯增收8000元。
7月13日中午,顺河镇董滩村村民李方湖身着工服正在驱赶牛群,一头头奶牛被李方湖有条不紊地赶至挤奶区。李方湖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也是“药罐子”,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场流转了李方湖6亩土地,每亩800元。2016年,李方湖成为养殖场一名员工后,每日驱牛和清扫牛棚工作可以让他每月拥有2200元的收入,一年收入就有20000多元。
据安徽华好生态养殖公司厂长叶晏成介绍,通过“公司+贫困户+土地流转”,以高于当地常规种植业收入的价格流转土地6000多亩,涉及2300多户,其中贫困户205户418人,每年支付租金48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近2000元;积极实施“公司+贫困户+分贷统还”,为141户贫困户申贷分贷统还项目小额信贷700万元,贫困户年均分红3000元左右;大力推进“公司+贫困户+就业”模式,先后安排3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每年每人工资收入30000元左右。
据裕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陈传忠介绍,2016年7月1日以来,该区“百企帮百村”三年行动按照“创新帮扶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精准扶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472家民企(大户)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累计投入资金16860.66万元,建设项目593个,受帮扶村105个、帮扶贫困人口254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