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红”心 “烧”掉穷根

  本报记者 徐缓

五的22222.jpg

五的80626144710.jpg

  6月16日傍晚时分,我们一行匆匆忙忙来到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慕名采访该县黑毛猪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涛,听说他给养殖户的黑毛猪开价依然是每斤18元,要知道目前市场上出栏猪价狂跌至每斤不足6元哦!

  刚入彭涛董事长的办公室,巧遇2位来自湖北英山和黄冈的客户,正在等着出货运回600斤“老班长李开文”红烧肉呢!“我们就在这儿等着,4个小时出锅!连夜拉回最新鲜的‘老班长李开文’红烧肉。我们有着80家直营店的神峰山庄和开在7个城市的各大酒店都在等着明儿上桌哦!”董事长彭涛有点腼腆地说:“现在每天的红烧肉产量在3000斤,宰杀的黑毛猪肉在1万斤左右,供不应求。我们正在扩大生产,以尽量满足市场需求。”

  讲好红色故事 厚涵文化底蕴

  记者压不住好奇心,直接跟着彭涛董事长沿着专供好奇的游客参观的通道,一路按照工序,边看边听“红色故事”。

  彭涛很有激情地跟我们解说着:老班长李开文曾是毛主席的炊事员,做过十余年的中央特灶班班长,因为他祖传制作红烧肉的技艺,长征途中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烧制过红烧肉,我们要让这个有情怀、有文化、有故事、有内涵的品牌经久传诵。解放后“老班长李开文”红烧肉的制作技艺由李开文的后人传承,今天的“老班长李开文”红烧肉,选料讲究,所有用料都是采用正宗霍寿(又称虎头)猪,均是农户采用熟食喂养,时间达一年左右,常吃药食同源的野苋菜、马齿苋、黄精、紫苏等中药材,散养中喝山泉水、呼吸负氧离子,因此,金寨黑毛猪成为“红烧肉”最好的食材。

  记者随手也往土灶火塘里添加几块松杂木,大厨正在起劲操拌红烧肉,听着彭涛介绍烧制红烧肉的经典工序:大厨取其整猪的中段五花肉,将其切成三角形,用油将锅烧热,放入生姜,把肉放进大锅内翻炒,下面用松木柴火慢慢将油脂熬尽,倒入开水,再用小火慢炖,添加栀子红、炒糖色以及祖传秘制的天然配方,大约需要四小时起锅。红烧肉颜色红亮、入口韧糯、唇齿留香、老少皆宜。此项目已经申报“非遗”,让产品厚涵文化底蕴,让红色故事源远流长。

  强壮品牌效益 助力精准扶贫

  “讲好红色故事,助力精准扶贫。”这是彭涛从上海回家乡干事业的初衷。2016年10月,为了发展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彭涛,这个1983年出生的80后年轻人,放弃在上海不菲的待遇和成熟的商业人脉,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开发老班长红烧肉品牌。

  黑毛猪养殖是金寨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黑毛猪的生长周期、生长速度比较慢,猪肉品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信息不畅、运输成本和品质保证等问题的困扰,黑毛猪销售市场一直打不开局面。为进一步做强品牌,做大产业,带动贫困户养殖增收,公司开发利用金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与精准扶贫结合,与政策结合,为家乡作贡献。

  “现在有了方便包装、快捷运输,我们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全国各地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购买,随时都能品尝到正宗的‘老班长李开文红烧肉’。”据悉,金寨县为2015-2017年共计安排350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小微电子商务企业参与电商扶贫。2017年安排240万元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整合1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电子商务扶贫。

  根据“把红色故事发掘好,绿色农产品开发好,文化内涵充实好”的企业发展思路,公司在金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加强与贫困户的联系和协作,签订包销合同,上门收购,增加农民养殖信心,同时广泛拓展销售渠道,通过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在一线城市设立门面店,落地一批专营店,让金寨红烧肉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实现无缝对接。

  公司与旅游业建立密切联系,参与金寨县在上海、洛阳、驻马店等地推介会,扩大知名度。与本地和外地旅行社合作,引进上海、南京和长三角地区客源,完成客流资源转化,让游客亲身体验金寨好山好水,品尝老班长红烧肉,宣传金寨红色故事。

  共享发展成果 构筑幸福生活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安徽金寨黑毛猪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风生水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长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近千户农民走脱贫之路,解决了近200户农户卖猪难的实际问题。

  “企业不仅自身发展良好,还要担当起社会责任。”彭涛说:“我们金寨县的好东西货真价实,打开市场,要推广给全国人民享用,给我们山区群众带来真金白银,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享受幸福时光,这是我和我们团队的最高追求。目前发展状况看,年销售可达2万头黑毛猪。”

  帮助贫困户适时解决卖猪难的故事,负责购销生产的晏绍文厂长顺口就能举几例。双河镇村民胡遵禄家中4人生活,因为身带残疾,老伴体弱多病,负担重。后在派出所龚来丰所长对口扶贫下,他家养了三头黑毛猪,但缺乏销路,可急坏了老胡一家,在熟人的引荐下,联系了安徽金寨黑毛猪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彭涛很快派车上门收购,老胡拿到万余元的卖猪款,欣慰地笑了,他决心继续养几头黑毛猪,早日脱贫。

  还有汤家汇镇门山村朝阳组贫困户李红琴,贫困户徐义生家,南溪镇石寨村特困户叶得来,大湾村的贫困户陈泽申、陈泽平;还有吴家店镇东高村,没有支柱产业,农民收入低。彭涛引导当地农民养殖黑毛猪,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彭涛说,只要贫困户有困难,企业一定以饱满的热情与养殖户携手同行,紧跟政府的精准扶贫路线,一路前行。

  2018年开始,企业与汤家汇镇笔架山村、银山畈村60个贫困户签订了产销合同,保底价收购,上门服务,推动贫困户安心扩大生产。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提供支持,解除贫困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将会带动直接经济效益20多万元。

  “公司致力于家乡中药材、食品开发与扶贫事业,构建‘家乡中药材原产基地-深加工企业-市场化运营公司’产业链,构建、形成覆盖观光旅游、山村生活体验、中医健康与养心度假、乐善基金会、生态保护、教育与文化发展等领域的生态经济圈发展模式,实现家乡特色产品增值与市场稳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彭涛坚定“红”色初心,坚信以发展来“烧”掉穷根。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暑假“烧钱”季,你花了多少⊙莫让教育成为“烧钱经济”⊙永葆“红”心 “烧”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