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教育成为“烧钱经济”

  王婷婷

五的11111.jpg

  日前,有家长在网上晒出了一张孩子暑期补习的账单,林林总总不下几万元。家长感叹:“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近年来,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正在逐渐上升。与此同时,教育行业也迎来了一波利好。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艺术课、补习班、国外游学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充斥在大部分孩子的生活中。在这种看似光鲜的表面下,孩子们对于假期生活是否满意,却不能妄下结论。

  很多父母对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都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们将金钱投入和家庭购买力作为高质量教育的评判标准,认为教育越“砸钱”,质量越高,一不小心就使教育变成了“烧钱经济”。家长之间存在攀比心理,谁家的孩子报的班更贵、谁家的私教收费更高、谁家的游学项目更高端,生活中“一分钱一分货”的购物理念,被强加到了教育上。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管窥蠡测,不应推崇。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为了教育事业一味地投入金钱,也加大了子女的压力,这对他们正常的学习来说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笔者认为,为了教育投入适当的金钱是必须的,但盲目“烧钱”的行为必不可取。所有父母都想为子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但高质量的教育不是仅仅用金钱就可以买到的,其中必定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在教育中要做到亲力亲为,肯花时间和耐心,为人父母,想教育好子女,首先就要以身作则。要用自己塑造的品格去感染儿女,通过言传身教达到教育目的。另外,父母要以子女的需求为取向,了解子女的内心想法,投其所好地进行课外学习安排,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是用灵魂唤醒灵魂,而不是用金钱装饰灵魂。为人父母者,应当正确领悟教育的真谛,为子女安排合适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对子女进行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向教育事业输送金钱,让教育成为“烧钱经济”。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暑假“烧钱”季,你花了多少⊙莫让教育成为“烧钱经济”⊙永葆“红”心 “烧”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