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一定要“随俗”

  李华敏

  随着国人钱包慢慢鼓胀和交通工具便捷性不断提高,出国旅行已经成为像“串门儿”一样常见的休闲方式。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已经突破了1.3亿人次,同比增长7%,中国继续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我们“串门儿”去看看别人的生活环境,无论对自己的视野开阔、身心愉悦等都大有好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丰富客流,这无疑是双赢的好事。但是,“串门儿”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近期,有两名中国女游客在哥打基纳巴卢市水上清真寺游玩期间,在清真寺围墙上拍摄“热舞”视频,引起当地社会的普遍反感,沙巴州旅游部、移民局、哥市警局等部门已介入调查,清真寺也暂停接待游客。随着出境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类似乱象还不少。

  在“串门儿”的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有文化差异,有不同的习俗和行为习惯。这种交流和碰撞,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也是消除民族间冲突和仇恨的重要手段。虽然世界文明正是在多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相互汲取营养,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但是,“串门儿”一定要“入乡随俗”。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特别是来到一个不同的国家,尊重当地的习俗,遵从当地的基本行为习惯,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对于这点,我们的祖先用“入乡随俗”来概括,是非常精当的。

  如何做到入乡随俗,“串门儿”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衣着打扮要与当地环境协调。在大多数国家,着装并没有特殊的习俗,但也依然有一些较为保守的国度,游客装扮与环境协调一致,就不会把自己置于突兀的位置,也有助于与当地人交流交往,更好地领略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比如在伊斯兰国家旅游时,男士不应穿背心短裤,女性不能穿着过短或太紧身,迷你裙或无袖裙不合适,用紧身打底裤代替长裤也不合时宜。

  第二,遵守当地行为秩序。上飞机之前要系统了解一些有关目的地国家的社会结构、宗教习俗等,多浏览一些其他游客的游记内容,同时还要放下已有的刻板印象,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宗教禁忌。不同的文化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游客要充分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对游客而言,旅游的目的就是感受差异,而感受差异的前提就是接受它并且身体力行,尝试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尝试去融入。比如新加坡的口香糖禁令,日本、芬兰、土耳其和瑞士的私人住所进入前要脱鞋等。

  第三,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的尊重。入乡随俗就要尊重他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有些习俗和行为习惯可能是无可厚非的,比如在机场打个牌,在国内就很常见,但在国外就不会这么看了。在泰国,就曾有网民贴出中国游客在泰国曼谷素汪纳普国际机场候机厅内围着一个纸箱打扑克的图片,游客虽然没有犯法,但却有悖于当地的文化价值观。也不可否认,有不少游客,总是有一种“顾客就是上帝”的优越感,试图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去影响当地的文化价值观,这必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反感。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会召开⊙裕安区保障夏季农村饮水安全 ⊙舒城县荣获省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太阳乡“四个紧抓”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生态种养拉长富民“产业链”——固镇镇稻虾共作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暑期安全不能忘⊙“入乡”一定要“随俗”⊙依法强制停电 破解“执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