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日前,记者来到裕安区顺河镇,现年40多岁的顺河镇王滩村村民王谋奎激动地说:“要不是科技特派员面对面服务与指导,我家今年蔬菜不可能长得这么好,我打心底里感谢科技特派员这些专家们。”
据王谋奎介绍,过去他家种植蔬菜全凭老经验,特别是一到夏季,受高温天气影响,蔬菜品相不好,很难卖上价钱,有时销路不好,损失更是惨重。今年,有了区镇两级畜牧科技特派员的点对点指导,他家的蔬菜不仅长势喜人,而且青翠欲滴。这一切让王谋奎看到了“科技之光”带来的致富希望。
科技特派员给王谋奎种植业发展带来的“大礼包”,仅是六安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助推三农发展、加快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脱贫攻坚重点,立足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和各类专业人才到农村去开展科技创业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从市科技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特聘员)动态发展到984人。这些科技特派员,来自高校院所专家特聘员147人,选派事业单位科技人员165人,来自农村企业及大户620人,回乡大学生和下派干部52人。他们分布在全市138个乡镇、840个村街,共开辟了1221个创业点,直接带动4213户12366人脱贫致富,辐射带动20多万户农户受益。
创新机制,不断催生内生动力
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不同于“送科技下乡”“搞科技培训”和单纯农技推广服务,它是以科技人员为主导,以实体创业为纽带,带动农民一起劳动致富的长期行为和市场化行为。因此,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核心是创业,关键在机制创新。在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上,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市场导向、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选派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人员与基层现实需要的最佳结合。
我市牢牢把握“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原则,在政策措施上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和各类人才以创办实体、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组建协会、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活动,支持他们与农民、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一机制,既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到基层创业的内生动力,又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引导和培训服务,使广大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直接的方式掌握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推动了农村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实体创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金安区蔬菜办科技特派员高宗喜,建设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引进适合本地栽培的新品种40多个,自主研发新品种30多个,其中3个新品种获省级认定。2017年,他在2个贫困村建立蔬菜良种基地60亩,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生产,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顺利实现脱贫。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与农业、农村、农民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大院+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等科技服务模式,带动了大批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与普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