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红手印留下的好书记们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海波

  仲夏的夜特别短,四点不到,天就朦胧亮了起来。宋店乡南北四村的稻田里,到处都是朦胧而忙碌身影,他们正在将网中的龙虾倒入盆里,然后集中运到镇上销售。该村第一书记韩庆玲也早早赶到这里,碰碰这个盆,再提提那个桶,看看今天谁收获得更多。

  韩庆玲是霍邱县地税局一名普通干部,2012年主动请缨奔赴到火热的扶贫战场,先后担任城关镇南戎西村第一书记和宋店乡南北四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在神圣的岗位上,深情传递党的温暖,精准落实扶贫政策,被群众称为“韩旋风”。在她任满之后,被群众用红手印留了下来。

  “群众都想富,干部要领路。”韩庆玲说。2017年,韩庆玲根据南北四村村情,提出了发展“稻虾养殖”产业规划。但贫困户没有技术和经验,更怕承担失败的风险,试养工作一直举步不前。为打开工作局面,韩庆玲带领贫困户代表走出去参观学习,又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放虾苗的时节,韩庆玲整天挨家挨户转,逢人就劝大家养虾。在她的引导下,该村当年开展稻田龙虾养殖1600多亩,平均每亩收益近3000元。贫困户看到了效益,无不夸赞韩庆玲给大家引出了好路子,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下一季大干一番。

  2017年秋,稻收刚过,南北四村群众更加忙碌,垒田埂、插栅网、蓄水入田,开始了虾苗放养的准备工作。“不发展养殖,我们就没有出路,多一片水面,多一份受益。沟田塘坝,要能养尽养,能用尽用,力争早日脱贫致富。”韩庆玲在田头对乡亲们高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韩庆玲的鼓励下,全村贫困户都被发动了起来。贫困户郭仁富腿部残疾,又刚接受手术不久,他不仅把自家的五亩水田放了虾苗,还流转了邻居的六亩水田。“这一个多月来,我们每天都能收获一大桶30多斤龙虾,收入好几百块。”郭仁富兴奋地说。贫困户、患有腿病的朱启英正准备拿着草帽下田,她告诉笔者,“我家的六亩多田都是稻虾共养,仅春夏一季卖龙虾就赚了10000多元。现在气温高,秧苗正长,虾苗在田里孵化,水稻割罢还能收一季虾呢,今年脱贫是没有问题了!”

  “俺这个村民组200多亩水田,全都采取了稻虾共养,处处无闲田、家家无闲人,他们每天凌晨三点下田,连收带倒,五点前结束,多的能收入六七百,少的也不下上百元,心里喜欢着呢。韩书记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我们也都跟着致富。”谈到稻虾养殖,该村竹园村民组组长、72岁的老党员杨士强全身都是劲儿。

  如今,南北四全村12000亩,除了旱地,其余1600亩水田全部发展了稻虾养殖。每天清晨,看着大家从田里满载而归,韩庆玲就有着说不出地高兴。

  笔直干净的混凝土大道向前延伸,道两旁的沟渠全部硬化,清澈的渠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渠边绿油油的庄稼,给村庄增添了更多亮色。进入长集镇七里棚村,笔者看到的处处是新貌美景。

  “这20条渠都是罗炜书记到我们村后修建的。”长集镇七里棚村69岁的老党员、退休文书周初田,不假思索地在本子上列出了罗书记几年来为该村做的实事,“罗书记就是咱村的一员,是为民办事的好书记,我们用红手印留下他是正确的!”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看一看红手印留下的好书记们⊙我市第二届“赢在江淮”创业大赛落幕⊙徐金中:跪改作业 不意走红⊙孙云飞在金寨霍山调研村“两委”换届工作时强调突出选优配强要求⊙我市“天天找、马上改”促创城问题整改⊙村和社区“两委”组成人员有了工伤保险 ⊙霍山:多部门联动构建暑期立体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