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庭暴力理应勇敢说“不”

  本报记者 李珊珊 刘进

  3月8日,在市区百大金商都门前广场,一场以“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为主题的妇女维权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其中,关于反家庭暴力的话题,成为活动中诸多市民关注的焦点。今年,恰逢《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两周年,记者在走访中获悉,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为家庭暴力戴上了“紧箍咒”,也为家庭中弱势群体依法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家暴并非个案

  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类似因家庭暴力求助警方的案例,屡见不鲜,“月均二三十个报警电话应该是有的,其中有不少还是多次报警求助。”接线民警说,这其中多数都是家庭纠纷、感情不和,尤其是男方酒后发泄居多。

  “再也不能在恐惧中度日,希望能有一条生路。”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在被丈夫多次实施家暴后,市民汪女士无奈将对方起诉到法庭。汪女士与丈夫婚后不久,儿子出生,一家人本该其乐融融,可是丈夫不务正业,还经常动手打她。汪女士回到娘家后,丈夫甚至找上门去殴打岳母,还故意将岳父母家的财物损毁。虽经派出所多次处理,但其夫均不知悔改,汪女士只好选择结束这段噩梦般的婚姻生活。而在110指挥中心,类似的案例在接警记录上,并不在少数。

  学会正确处置

  遇到家庭暴力,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在市妇联,工作人员柳艳侠表示,《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和普及,还是很有意义的。从主动求助的个案数量上看,市民的维权意识确实有所增强,不少当事人主动向妇联、公安等部门寻求帮助。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8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产业贷,让“白鹅”变“天鹅”⊙玉兰花开春意浓⊙我市首家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启用⊙金寨查处首例盗挖映山红案⊙用信仰之剑守护公平正义——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周会明(一)⊙担当诠释忠诚 奋斗擦亮信仰⊙我市全面推进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开展放心消费创建营造品质消费环境⊙全市完成矿山治理 71.53公顷⊙面对家庭暴力理应勇敢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