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传递生命希望——90后换肾小伙曹龙的公益路
本报记者 张世巧
“3月8日,我想在我们‘众帮肾友公益会’举办一个世界肾脏日关爱尿毒症患者活动。”接受采访时,皮肤黝黑的曹龙告诉记者,他想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爱尿毒症患者,也鼓励尿毒症患者珍爱生命、自食其力,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和一片天空。
曹龙出生于1996年,家住裕安经济开发区潘岗村。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幸患上重度尿毒症;在得到无偿捐助获得第二次生命后,他又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很多好心人帮助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的每一天我都格外珍惜,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曹龙说。
社会大爱,重获新生
今年23岁的曹龙曾经“死”过一次。时光回到2014年,曹龙感觉没有劲,浑身浮肿,到医院检查查出患有尿毒症。要想活下去,要么终生血液透析,要么换肾。
当时曹龙精神崩溃了,感觉自己这么年轻,突然得了这样的病,生活没法过下去了。“为了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据曹龙介绍,自己的家庭很困难,只靠父母务农的微薄收入生活,一次透析就要花费几百元,要换肾最少要40万元左右。
“我本想在家等死算了,然而社会却没有抛弃我。”曹龙说,在亲朋好友、政府的帮助下,在爱心人士的关心下,曹龙慢慢地从那段绝望而痛苦的日子中走了出来,辗转六安、南京、重庆等地,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
更加幸运的是,在得知曹龙一家债台高筑又无其他收入来源时,他当时打工所在的六安市安畅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东向他伸出援手,不仅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还个人担保贷款为他买了一辆挖掘机,放在自己工地干,保证他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他在工地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这孩子的淳朴感动了我。”周东介绍说。“我现在每天提醒自己,不忘过去,奉献自己的爱心,一辈子都要做有意义的事。”曹龙无比感激地说。
不忘感恩,救助病友
知行合一,真情回报社会。2017年,已经逐步恢复健康的曹龙开始走上公益之路。
郭宝,霍邱人,透析5年,生病后离异,家里有两个孩子,他自己白天透析,晚上在城南周边帮他人做烧烤,一个月几百元收入,居住在城南小区地下车库,曹龙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0元送到他手上。
潘东阳,金安区人,住院期间家里无人陪伴,患病较重,曹龙积极帮助联系南京军区总院,资助其2000元,并陪同他去南京看病。
李习金,裕安区人,曹龙与他在医院透析时认识,2015年做肾移植手术,一次聊天得知李习金家里条件困难。曹龙帮助他积极奔走呼吁,最后为他筹到1万元救助。
面对诸多因病致贫的病友们,曹龙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捐助,200元、500元、1000元……贫困病友需要去外地看病,他不仅积极帮忙联系医院、医生,还亲自陪同前往给予鼓励,并给予数额不等的救助金。上班期间公司发放的奖金,也全部捐助给贫困的透析病友。面对同样肾移植的贫困病友,他主动帮忙多部门协调、申请,为他们争取救助金。截至目前,曹龙个人捐助的贫困肾友已达20余人。
(下转三版)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90后小伙曹龙身患尿毒症,但不气馁,他坚强乐观,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在成功做了肾移植手术后,不忘感恩,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和他人,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以爱的名义,帮助更多的肾友,让他们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曹龙说,这是他的梦想。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正在以自身的感染力,引领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尿毒症患者群体,让爱的阳光洒进尿毒症患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