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华
贾芹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人物,他是贾府的远房子孙。本来与贾府没有多大关系,但因为贾芹的母亲周氏与凤姐关系颇好,原因是周氏平时在凤姐面前爱说一些凤姐喜欢听的恭维奉承话,很讨凤姐的喜欢,这样无形中就有了一种比较亲近的关系。
有一天,周氏听说贾府里需要一个在家庙水月庵里管理小道士、小和尚的人,想到自己的儿子贾芹整天无所事事的,就利用自己与凤姐的关系开了个后门,给贾芹找个差事,如此就可以让儿子能挣点银子补贴家用,也算是让孩子走个正路,办个正事。凤姐很爽快地答应了周氏的请托,也没有多想,就让他的老公贾琏给贾芹办理了录用手续。
那贾芹其实不是一个好坯子。到水月庵上班后,负责管理家庙、分发月例钱等项事务,工作轻松,挣的银子也不少,但他不懂得廉洁自律和慎独,要求自己很不严格,很不守本分。在五十三回里,贾芹听说宁国府的贾珍除夕时要给族里的子侄们分年物,他本来已有了一份每月贾府给他的可观的收入,却又不知足地到贾珍面前还想领一份,并且厚着脸皮对贾珍说:“我家里原人口多,费用大。”哪知贾珍并没有给他好脸色,遭到了贾珍好一顿训斥:“你还支吾我。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得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这顿训斥也算是够到位、够严厉的了,但其实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不是坯子的人很难改好的。结果在九十四回里,他终于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不知是什么人写了个匿名的帖子,贴在贾府的大门上。那个帖子上写道:“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这里面的“西贝草斤”就是暗指贾芹的。这有损家族名誉的消息传到荣国府老爷贾政的耳朵里,把他气得,不说是半死,也差不多把头气昏了。当即就叫人“把芹儿和女尼女道等都叫进府来查办”。但贾政因要到朝里去上班,就没有将这事亲自督促查办到位,也没有追究贾琏和凤姐失职渎职的过错,尤其对贾芹,不动家法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而贾琏也不想把这件事弄大牵连自己和老婆,只是按照贾政的老婆王夫人的指示精神,把家庙水月庵里的女尼女道撵了出去,把贾芹的职务拿掉算了事。
瞧这件事弄的。
这是贾府的一次严重失误。家庙是贾府祭祀祖先的地方,庄重、肃穆、严肃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项工作上对管理人员也应当从严挑选严格监督的。但贾芹这个不成坯子的人,仅仅通过母亲周氏与凤姐的关系就得到了这份轻松又有油水的工作。凤姐仅凭周氏的那点奉承的话,就不讲规矩、不先考察一下拟用人选是否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否能把事情干好的人,是否会惹是生非弄出事情来,也不考虑到要对家族的名声和利益高度负责,就让贾琏轻率地录用了贾芹。录用了就录用了呗,既然是远房的族人,照顾一下也未尝不可,一笔难写两个“贾”字嘛。但水月庵位于郊区,离贾府又远,贾芹能不能胜任,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不能在监督上缺失吧,因为,失去监督的权力就意味着腐败啊!但贾府缺乏廉政建设的意识,忽视了这套本应有的用人和监督制约机制。贾芹在水月庵的表现如何,庙里的主持、尼姑和道士们都是知道的,但谁也不敢管;贾府倒是能管,又这么远,听不到也看不见贾芹的工作作风情况究竟如何,定期的查访、不定期的暗访又没有干。形成了知道的管不了、能管的又不知道这种状况。失去了监督与约束的贾芹,这下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恍如龙归大海鸟入林:我身为贾府委以重任的主管,老子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睡哪个就睡哪个,谁不服就试试,好果子等着你来吃呢!贾芹便在水月庵里为所欲为,称王称霸,胡作非为。要不是民间匿名举报一家伙,贾府里的贾政、老太太、太太、贾琏、凤姐等主事的人,都还被蒙在鼓里,还不知道以后贾芹要闹出多大的风波来呢。
贾芹虽然被撤了职,但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完。照贾府那种看重关系而不考虑原则和家族长远利益的理念,贾府里以后一旦有了出缺,贾芹似的人将来还会被录用,还会在工作岗位上滥用权力,生出败坏贾府名声的事情来。贾府从繁荣到衰落,其实也就是那些不合规矩的事情日积月累造成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