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生机日争新

  (上接一版)

  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激发基层正能量

  为推动高标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着力耕地质量保育与提高,进而防治土壤污染,我市落实属地政府负责制和跨部门协同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做好实功,充分调动基层干群的积极性。在前期规划中,政府不再“一肩挑”、唱“独角戏”,而是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将民众智慧融入规划,农民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成立项目管理理事会,构建镇、村、组干部群众全程监管体系,让群众公开推选的村民代表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打造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雇用当地农民及车辆,不仅让农民有更多存在感、参与感、获得感,而且强化了施工现场的监理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小块田整合成了大块田,让阻隔在一畦畦耕地之间的塄坎从村民心头消失,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土地整治万顷田,稻香菜绿瓜果甜。”被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践行“土地整治+”理念 城乡和谐谋共进

  基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新一轮土改试点探索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新思路,我市从区域发展整体性角度考量,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消除“土壤”障碍因子,转变补充耕地方式,进而着眼土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良谟匠心化春雨,“土地整治+”新理念落地生根,高标项目陆续开花结果: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从民生工程到精品工程,从促农增收到城乡和谐,从单向推进到全域规划,其叠加和溢出效应使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重塑。

  从农田整理到村庄整理,整治扮靓新农村;从“城市建设用地整治”励精更始到“全域化的土地生态整治”破题起势,满眼生机日争新!穿行于皖西大地星罗棋布的项目区,喜见土地规模化、交通网络化、耕作机械化,那是幕天席地的新场面,那是岁孰且美的新答卷,那是新型农民的新舞台。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效益,“土地整治+”理念犹如一把刻刀,勾勒出生产力空间“新版图”,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逐步缓解占补平衡压力,通过空间置换减轻了城市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压力,更加有效地助力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为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提供了动力和抓手,政府和市场“双引擎”,释放出更多新动能与土地“红利”……

 选择年月
<2018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大地春歌:云南罗平百万亩油菜花绽放 ⊙满眼生机日争新⊙告别“掐尖式”素质教育⊙节后焦虑人群增多学生群体尤需警惕⊙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