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服务”强职能 致力创新促发展——2017年我市科协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余浩

2日三版1.jpg

2日三版2.JPG

  地方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内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2017年,六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搭建服务平台,紧紧围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四个服务”工作职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表彰先进树典型 创新驱动促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自主创新之源。2017年,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开展第五届六安青年科技奖推荐和评选活动,韩邦兴、胡凤灵、张勇等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科技领头人受到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更引领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岗位、创新争先。在市科协的推荐下,第四届六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13地质队工程师王强荣获第十七届安徽青年科技奖。另外,历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峰等3人入选六安市首批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2017年,市科协还联合市教育局开展2017年度六安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推荐和评选活动,表彰奖励优秀科技辅导员10名,提高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利用党报、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中评选表彰16名“六安市农村科普带头人”,激发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对脱贫攻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等领域涌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级以上媒体累计宣传100余人次。

  科技的发展活力,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2017年,在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二届省青少年机器人普及赛等科技竞赛活动,我市代表队共获各类奖项43个,获奖数量和等次创新高。市科协从霍邱一中、六安二中、霍山文峰学校各遴选10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分营活动,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实践和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组织参加全省中学生气象科普知识实践和夏令营活动。据统计,2017年,市科协全年累计组织动员科技辅导员和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参加市级、200余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储备了一批批科技后备力量。

  一边是企业有技术难题,找不到解决的路子;一边是专家学者四处奔波,找不到合适的产学研合作“对象”。为帮助企业和专家解决“沟通”难题,2017年,市科协继续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在市科协的组织协调下,省园艺学会等10家省级学会、50余位专家深入我市11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新签署合作协议11项、建立学会服务站5个,帮助解决技术难题70多项,转化技术成果31项,提供咨询建议175项,培训4300多人次,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300余万元;组织申报2017年度安徽省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协同创新项目,安徽德昌苗木有限位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奖补。

  高科技精准扶贫 搭平台建言献策

  过去的一年,市科协把脱贫攻坚工作视为科协系统的“头等大事”,立足部门工作实际,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全市脱贫攻坚事业中奋力作为,让科技为精准脱贫“加把劲”。2017年,我市成立六安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市科协联合市农委、市扶贫办印发《六安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动员全市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作用,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生产指导、技术培训,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保驾护航。自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成立了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等30余个专家服务团队,42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助力2600名贫困人口脱贫。

  2015年,叶集区孙岗乡白龙井村被确定为市科协结对帮扶对象。几年来,市科协累计为其提供帮扶资金近30万元、协调资金400余万元,指导该村发展猕猴桃种植和水产养殖2个产业。现如今,白龙井村基层党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2017年4月下旬,市科协结对扶贫村由白龙井村调整为平岗街道办事处五里桥村。在机关人员严重不足和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市科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选派了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辉同志到该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结合五里桥村现有大片经果林、苗圃、荒岗地实际,市科协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指导产业扶贫。经过调研论证,市科协支持10万元实施林下养鸡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在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结对帮扶单位共同努力下,五里桥村在2017年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去年,市科协紧扣全市重大产业发展需要,主动与有关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合作,携手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把脉支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2017年,市科协配合市绿色发展研究会、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科协举办六安市绿色发展论坛。论坛特邀安徽大学绿色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鲁义香教授作《绿色发展从教育起航》主题报告。通过举办绿色发展征文比赛,倡导以学校社团为依托开展绿色发展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西山药库”决策部署,市科协联合皖西学院举办六安市中药产业发展论坛,为我市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论坛形成的建议呈报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

  提素质优作风 组织建设不断强化

  为有序推进深化改革,2017年,市科协系统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工作。通过深入县区、有关学会走访调研、召开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科协、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2017年9月底,《六安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正式印发。市科协继续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会同民政部门对市科协所属学会进行清理规范,撤销长期不开展工作或连续2年不年检的学会9家,注销学会2家。截至2017年12月,市科协共有业务主管学会(含团体会员)12家。市中医药学会完成换届改选,成立企业科协3家,成立农技协22家,其中民政部门注册登记8家。

  不断加强科协机关建设。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的开展,市科协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对合格党员的标准认识更加明确,党的意识、组织观念得到强化;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会掌握更加深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不久,市科协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迅速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大调研、大落实,努力把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推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市科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2017年,市科协选派1名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提拔1名副科级干部,公开招聘2名员额内聘用人员,积极推荐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专题学习,机关工作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强、素质进一步提升。市科协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务实廉洁高效科协机关,在双拥、综治及平安建设、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关工委、信访、安全、保密、档案、统计、计划生育等工作上均取得了新成绩。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科协将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履行“四个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推进六安科协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选择年月
<2018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倾力打造平安六安护航老区新征程⊙“四个服务”强职能 致力创新促发展——2017年我市科协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