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

  张成民

  我的老家不远处有一条河,这条河是若干年前自然形成的河流,蜿蜒曲折绵延数十里,据说末端通往淮河。她不仅是一条排涝河,也是一个天然的牧场,春夏时节放牛娃骑在牛背上,任凭牛儿在河湾里吃草饮水,小姑娘赶着成群的鹅成天在那里散放。河岸很高,有陡坡也有缓坡,缓坡延伸处形成一些滩涂,河坡上长满荒草和树木,一年四季野花和野果随处可见,金银花、枝枝花、牵牛花、喇叭花生生不息,野山楂、野草酶、野枣子随处可摘。

  这里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柴草资源地,每到收秋生产队里总要抽出几个人来,对河湾的草场进行评估,孬好搭配,然后抓阄划给每家每户,砍草季节就开始啦!大人们拿着廉刀,扛着磨刀板凳,带着肩担和绳索,几天下来大片大片的荒草被砍得干干净净,连树枝桠也被削了下来,阴森而又神秘的河湾显得那样宽敞和明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河里的鱼虾很多,都是一些原生态的杂鱼,最多见的是鲫鱼、黑鱼、鲶鱼和鰩子,逮鱼摸虾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最爱。每到星期天我们都要跑到这条河里逮鱼,河水大了我们在河里摸鱼,有时在杂草里发现到大鱼,没有摁住突然让它蹿跑了,惋惜不得了。摸的鱼不论大小串在一起,半天下来能逮一大串,手里提着高高兴兴地跑回家,母亲见到后总会夸我:“小鱼鹰,今个又逮了不少啊。”母亲烧鱼的手艺是最拿手的,又香又鲜,每年我逮的鱼虾为家里生活改善了不少。

  河水要是小的话,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拦坝子逮鱼,坝子里的水刮干后,大小鱼都跑不掉。不过刮水很累人,先在上游选择最窄处打个拦水坝,然后在下游再拦两到三个子坝子,最下游的那段子先用水桶一桶一桶地往外刮。通常我们都有分工,专门有一个孩子负责上面坝子以防崩塌,有两到三个孩子在下面轮番刮水,坝子里的水渐渐地往下落,两边的杂草显了出来,黑鱼躲在草丛里一动不动,我们发现后拈到水桶里,它还做最后挣扎,甩的我们满脸都是稀泥。

  最心动的是随着水渐渐减少,鰩子在水里串来串去,泛起一个个水箭,鲫鱼在浅水里戏水,用鱼尾拍打着河床,发出阵阵响声,唯有鲶鱼不动声色,随着水落而落,难怪有人比喻狡猾的人:“滑的像鲶鱼一样”。水基本上刮干啦,鱼虾个个束手就擒,一个坝子下来要逮好几斤。

  然后翻坝子,就是把第二个坝子里的水往第一个逮过鱼的空坝子里放,这样省劲得多,时间也不要那么长了,通常在放水口子里匝上鱼网,防止里面的鱼往下跑。我们几个小朋友,满脸丰收的喜悦,坐在放水口子旁,等待着第二次收获。这时也有一群女孩子来看热闹的,见到我们个个像泥猴似的,她们笑得很开心,再看看桶里的鱼,惊讶地说:“哇!逮好多了呀”。

  前几年我回老家,专门跑到昔日的河边转转,感到无限心痛,与我印象里的河湾简直是两样,河还是那条河,两边的树木完全没有了,河床变得很窄,水变得很浅,河坡上荒草没有人砍,被野火烧得一处一处黑黝黝的,大面积的滩涂和河坡被人开垦,田地河连在一块,不知情的人来到这里,还真的不知道原来这个地方还有一条让人难以忘怀的河。乡愁啊!我要记住你,告诉后人她以往的风采。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过年,我在芽庄⊙毛坦厂老街: 满眼中国红 乡愁年味浓⊙家乡的河⊙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