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3年来,“指挥长”共查看创建点位263个,解决难点问题607个,开展5次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检查点位2106个,发现问题8272个,及时通报到位、及时整改到位。建立结对共建制度,市区直单位与127个小区开展创城结对共建,包保城区311条主次干道。研究制定《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查考评办法》《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六安市文明集市、文明小区、文明楼道评比办法》等近20项制度方案,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我市通过宣传发动激发社会各界的创建热情、凝聚创建共识、汇聚创建合力。突出媒体宣传,在市直主流媒体开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城进行时》等专题专栏,集中开展宣传发动,及时宣传各地各单位创建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和取得效果,制作刊播《幸福六安
文明之境》《文明六安
你就是文明》等创城系列宣传片,不断增强市民创城知晓率参与度。扩大社会宣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等宣传重点,在城市主出入口固定公益广告宣传载体,打造迎宾大道、解放南路、龙河东路等公益宣传示范路;印发制作近千幅《公益宣传标语和公益宣市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手册》3万余册、文明宣传折页5万余份。推进创城宣传进街巷、进小区、进公园、进窗口单位、进公共交通。拓展网络宣传,升级改版六安文明网,建立县区文明网群,开通了文明六安、志愿六安等多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市、县区政府和市直单位网站开设创城专题网页,发布“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组织“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为美德点赞、向模范学习”“最美人物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汇聚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
突出综合治理,创建亮点频现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精细活,我市以问题为导向,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提升城市环境治理,通过创建让城市的旧貌与新颜同步提升,让老百姓享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开展“治乱”行动。大力整治城区小广告,新增垃圾桶、转运站、填埋场等8.9万处(个),集中清理城区各类积存垃圾300余吨。制定《六安市城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分批次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7个,2018年初完成银河等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改造一新的农贸市场带给了市民全新的购物体验。编制《六安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拆除各类违规广告牌一千余块。新增“三线三边”保洁员近6000人,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
做好“疏堵”文章。新增施划停车位3870个,新建光明路南侧生态停车场、人民医院生态停车场等停车场6个,开放停车位137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倡导绿色出行,在城区建设40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投入1万余辆公共自行车。完成大雁河和苏大堰等11条沟渠清淤,不断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推进“添绿”工作。完成新增园林绿地270公顷,改造提升园林绿地40公顷。建成城区过境国道两侧50米宽、25公里长的绿化长廊,倾心打造出凤凰河公园、南湖公园、大公堰湿地公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健身公园;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网箱养鱼等违法行为。全面整治500里茶谷沿线和500里淠河经济带沿岸生态环境,开展绿色发展文明示范乡镇评选以及景区周边环境提升行动。同时,实施“更新”工程。投资5.5亿元,完成121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改造小街巷267条,改善7万户居民居住环境。新建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科技馆,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革命老区六安,从不缺乏创新。我们在创城工作中传承老区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强化红色精神宣传教育,把每年7-9月份定为“老区精神集中学习宣传季”,组织开展红色六安巡回宣讲、红色基因进校园、红色电影进社区、红色故事微视频展播等多项活动。传承红色家风,组织开展红色家风学习研讨系列活动,编辑出版以“家风”“家书”“家训”为主要内容的28万字的《六安好家风》一书。在全国范围征集提炼“大别山精神”和“淠史杭精神”红色精神表述语。
同时,创新监督激励机制,实行每季一考评的督查考核办法,兑现奖励资金275万元。市委出台《县区和市直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制督查细则》,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细则。通过电视“问政一把手”的形式,组织部分市直部门以及三个区主要负责人围绕创城热难点问题,以问促效、以问促改,省文明办充分肯定,并以现场会和简报形式全省推广。建立好人激励机制,采取信贷帮扶、保障帮扶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实际困难,发放帮扶慰问资金30万元,为好人授信530万元,发放道德信贷379.5万元。推进互联网+创建。积极打造以六安文明网群、文明六安微信公众平台、六安市志愿服务网、六安市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好人馆、网上电子图书馆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网络矩阵。
高扬道德旗帜,市民素养提升
文明创建的过程,也是城市精神的铸造过程。
近年来,我市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各级各类好人和道德模范人物,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荣誉称号,21人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评选表彰六安市道德模范65名,26人获“中国好人”、75人获“安徽好人”称号,413人获“六安好人”称号。深化“好人六安”建设,每季度举办好人发布会,建设好人路、好人墙,设立身边好人榜、好人栏,举办何必山、陈贵春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涌现出沈贤军、黄春燕等一批先进典型。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等“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六安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指导市直学校心理咨询室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近年来共争取1300万元中央彩票资金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52个,评选六安市美德少年86位,3位少年当选安徽省美德少年。
将道德讲堂建设作为各级文明单位创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举办道德讲堂总堂活动46期,指导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举办道德讲堂近万场。深化志愿服务,成立六安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常态化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青春扶贫1+2”“爱心送考”“爱联盟”“阳光助残”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市共设立志愿服务驿站212个,28个集体和个人荣获全省优秀志愿服务典型。
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念教育和素质养成下,人们自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孩子抓起……如今,六安人民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文明是看到垃圾时的一次弯腰、是风雨中对突发疾病乡亲的一次援手、是给老弱病残孕的一个让座、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点点滴滴,生活里细小的举动,都是文明。
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这是一首久久传唱的文明之歌,这是一群人与一座城的闪耀梦想。2018年2月,我市被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拿到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心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美丽梦想,六安人正以高昂的姿态、文明的力量,阔步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