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文明新风尚 建设文明新六安

  本报评论员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日前,经中央文明委批准,中央文明办确定391个城市、直辖市城区、县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我市名列其中,顺利拿到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场券。经过全市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我市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市,并成功实现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的目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的坚强决心。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品牌,更是580万老区人民共同的愿望期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人是主体,个个有责任。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必胜信念,全力以赴开展创建活动,奋力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再出发。

  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再出发,要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紧迫感、使命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赋予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遵循、新任务。因此,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要坚定必胜信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安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各项基础比较扎实。要掌握必备知识,学深研透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明确存在不足和改进方向,坚持有的放矢、对标达标,努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域文明。

  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再出发,要进一步打好创建工作总体战、攻坚战。要攻难点,环境面貌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工作的重难点。要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在抓常、抓细和抓长上下功夫。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向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开拓进取我市召开二○一七年度重点工作考评结果通报会⊙市政协召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暨五届三次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实现境内到位资金491.8亿元⊙文明,铸就老区精神新高地——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综述⊙塑造文明新风尚 建设文明新六安⊙抢抓农时早育苗⊙舒城县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名单⊙市财政助力企业“退城进园”⊙调整种植结构适应形势发展——致全市农民朋友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