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辉

在中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上财富的神。倘如获得他的保佑,便肯定可以财源广进、家肥屋润。为求心安理得,往往会摆放财神的塑像在家里,希望求取好彩头。
财帛星君——他的外形很富态,是一个面白长须的长者,身穿锦衣玉带,左手捧着一双金元宝,右手拿着写上“招财进宝”的卷轴,面团似富翁。相传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属于金神,在天上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很多求财的人,对他都非常尊敬,有些甚至日夜上香供奉。
福禄寿三星——“福星”手抱小儿,象征有子万事足的福气。“寿星”手捧寿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象征安康长寿。“禄星”才是财神,但因为通常三星是三位一体,故此福、禄、寿三星摆放在财位内,有这三星拱照,满堂吉庆,不光是视觉上,而且心理上也会觉得十分舒服。
赵公明,又名赵玄坦,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这位武财神,民间相传他非但能伏虎降龙,而且又可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家都非常喜欢供奉伏虎降魔的赵公明。
阴历七月廿二是财神节,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传说此日是财帛星君生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财神爷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廿二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财神爷。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中国的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廿二祭祀财神的生日,又叫财神节。该习俗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港澳台、南亚国家及华人聚居之地。财神节的由来:中国古代以商朝比干为文财神,以三国关云长为武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在民间最受欢迎,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星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李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廿二。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嬷嬷幢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增幅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财神节的习俗起源于山东沿海一带。明初宁波知府五琎《琅琊金石辑注》记载:“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朗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廿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仿效,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