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传军
春节,对不少离家的人来说,回老家团圆、与父母相聚,皆是难忘的乡愁。无论离家多久,家乡永远是魂牵梦萦的记忆。这个春节,裕安区韩摆渡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刘恒收获了满满的乡愁。
在裕安农村,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挂满腌制的腊鹅,晒出油光的腊货,散发着地道皖西腊货特有的香味。在刘恒的老家,腊货间里同样也悬挂着咸鹅、鹅肫、鹅爪、鹅肠,琳琅满目,父母早早地为她准备了她爱吃的菜肴。
刘恒18岁那年,带着家乡父辈们的希冀,来到充满创业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踏上了创业之路。这一别就是十多年。“陌生的面孔渐渐多了起来。孩提时的小伙伴不见了踪影,成群疯跑的岁月印在了小路上。”回到老家,走在家乡的乡间小路上,刘恒感慨地说。
经过多年的打拼,刘恒在广州经营了一家“徽恒茶馆”,还注册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平时在朋友圈或生意场上,哪怕再忙,她都不忘向广州的朋友推介家乡的美食美味,如皖西大白鹅、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家乡特产。
乡愁是家乡味,里面也有很多致富经。刘恒说,如今,不少六安的年货借力“乡愁”和本地民俗文化,如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腊鹅等都卖到了全国各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走出了一条让“美丽乡愁”变“金山银山”之路。特别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如今个个腰包鼓鼓的,早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
“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乡愁,就是那坛一喝就醉的老酒。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团圆桌,刘恒与父母及兄妹们畅饮美酒品尝美食,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故事,谈家事、话国事,事事关心。“乡村振兴让村里变了样。村口那条弯弯的土路如今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那一排排岁月斑驳的老屋,早已被一幢幢农家别墅替代,过年放鞭炮的动静也不如先前那样惊天动地了……”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