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司令”的创业新篇——固镇镇鸿福皖西白鹅养殖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周波 通讯员 黄浩
几天前的大雪尚未消融,汲河两岸一派银装素裹,雪霁初晴,雪野冬美成一道风景。在凛冽的寒风中,忽现鹅鸣打春悠哉水间,大自然的原生态兀自徜徉着生灵的气息……在挂着“固镇镇鸿福皖西白鹅养殖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匾牌的大门口,身着黑色羽绒服、身板敦实的王仰圣从劳作中跑过来握手,“鹅司令”的面容比往年清癯了些许,但更显成熟自信。“老鹅肥了,仰圣瘦了!”村书记一语道尽创业的艰辛。
两年前,本报报道《“鹅司令”的转换人生——固镇镇鸿福皖西白鹅养殖场王仰圣创业故事》,发掘和催生了一个上访户蝶变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主的典型,嬗变背后的正能量,带动了汲河两岸100多农户不同程度地致富,四乡八邻有口皆碑:他为全村孤儿送去生态大米、精品食用油和酸奶等生活用品,为鳏寡孤独老人捎去蔬菜和农场的鱼虾——面对众多出让土地的农户,每逢重阳节,他为70岁以上老人发慰问金;对三代同堂的每年送两只皖西白鹅,对考上六安一中的给予1000元鼓励,对考上重点大学的提供1万元助学金。
王仰圣对新春走基层的记者说:“父母过世早我尽孝不够,也体会到孤儿成长的艰辛,衣食有余时为乡亲尽点心意是应该的!我想在汲河东岸建造一座修闲养老中心,为这片养育我的故土做些敬老爱幼的实事,期望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顺着新修水泥路向西折去,王仰圣指点阡陌、快语连珠:“这两年,新来的镇书记张伟长、镇长戴强十分重视规模经营,支持家庭农场做出品牌,有关单位都关心支持鸿福,为我申报项目,政策含金量的盼头来了。为使村村通工程有效延伸,我出资9万元,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修了这条近1000米的水泥路;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我沿水泥路外侧修建主沟渠,东引汲河水,在西到七家堰的范围内,可使周边农户4000多亩农田同获灌溉之利。”王仰圣接着说,“自你们采访后,农场引起多方关注,加快了发展,2017年孵化雏鹅几万只、出栏成鹅10000多只。我坚持用传统方式放养老鹅,杜绝抗生素,以纯生态的环境和食物链自然形成白鹅的绿色食品品质,央视CCTV每日农经栏目也对我进行了采访。2017年3月,省农委对农场的水质、土壤及产品等按相关标准检测评估后,将农场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并颁发了证书。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