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
1月30日,皖西日报以《百亩莲藕滞销,藕农急盼援手》为题报道了我市裕安区石婆店镇泉水村莲藕滞销的消息,报社旗下六安新闻网、掌上六安等各新媒体转载、扩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连日来,众多饭店和企业纷纷联系采购,许多热心市民也加入了团购行列。
隆冬之际,皖西日报社以及社会各界的援手让藕农们倍感温暖。当农产品出现滞销时,媒体人和社会各界没有漠视,通过呼吁,凝聚社会爱心力量,使藕农摆脱了困境,这点值得提倡,这份爱心更值得传递。然而,当感动过后回归平静,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何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年年报道,问题却年年存在,化解农产品滞销困局不能总依赖于媒体的呼吁、爱心的相帮。此次发生在裕安区的莲藕滞销事件,一边是藕农叹息销售无门,另一边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显然,莲藕滞销很大程度上因为供需信息不通畅。
如何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有效对接?笔者认为,种植户固然需要政府帮助搭建好批发市场、超市、企业等进村采购绿色通道,但市场的事情还是要交给市场来做,种植户要有市场意识,多跑本地及周边菜市场、批发市场、经销商、超市、饭店等,与上述潜在客户建立广泛联系,加大农产品种植、生长、采摘等信息发布,让通畅的信息渠道成为农产品通向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