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7/8     
 
净土

  吴孔文

  幼苗仰望蓝天,露珠反射阳光,鸡犬之声破空而来,牛羊脚步迤逦而去。晓风劲拂,奶白色的炊烟里,国旗冉冉升起,鸟儿开始晨课。

  净土之上,植物繁茂。远方峰峦如黛,近处河水无声,岸边松桦高举,落叶厚可盈尺。一个人静静地往深林中走,锐利的阳光打在身上,微微生痛;草木的气息携带着负氧离子在肺腑间游走;松鼠睁着绿豆般的眼睛在身边跳来跳去……不敢往脚下看——一层又一层的苔藓和地衣铺垫在那里,让我想起小时候为我铺床的母亲,禁不住眼眶发热。

  土地上的庄稼,抽苔、开花,灌浆、孕穗。蚕豆的花儿像眼睛,豇豆的花儿像蝴蝶,麦稻的花儿像雪粒,刺莓的花儿像五角星。有些人,一辈子不愿离开乡土,一辈子躬身伺候庄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土地上的一点点收成,就能延续他们的生命,草本一生,自然天成。

  有些土地上的风俗,千载流传,即便到今天,依然能影响我们。北宋张耒的《柯山集》中说,“安陆之应山,楚之穷邑也。然其民好文,多学者。其俗善良不争,纯净易治。”这样学风鼎盛、安贫乐道的土地,如今虽不多见,却仍可以寻到。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碍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一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了,对物质的要求便也会降低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批大师从北平辗转至长沙、昆明、四川。在西南联大,吴大猷一边教授李政道和杨振宁等学生的物理知识,一边养猪种菜补贴家用。异族入侵,国土沦丧,生活困顿,朝不保夕。危局之下,吴大猷却和自己的学生不改其志、安之若素。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李政道在给自己老师的信中说,“现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昆明时您的教导,假如在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荣”。读罢这段文字,我有了去昆明的冲动。我想看看吴大猷当年的菜地,到底是何模样。

  每年,我也喜欢到古镇和古村去旅游。徽州深处的万安古镇,店铺林立,坊肆峥嵘,老字号、老作坊、老铺子一家挨着一家。随意走进一家百年老店,店主人都会热情欢迎。坐在老店午后的阳光里,店员奉茶已毕,娓娓向我讲叙老店的历史掌故与诚信经营故事。那家店的正厅墙上,挂着“天地君亲师位”的牌匾,向南的一面石窗,雕刻着梅兰竹菊的图案。当我走出那家老店,心头沉甸甸的。

  每年,我还会去几位朋友家小住。他们在位时没有轰轰烈烈,退休后也不曾怅然若失。他们钓鱼、种菜、打麻将,也参与一些小的公益活动。为人处世胸无城府、待人接物清澈见底的一群人,此生能交往几个,实为幸事。

  年近五旬,我终于明白——我所佩服的人、喜欢的植物、愿意欣赏的风景,都立足于净土之上。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晓天市声⊙雪落无声⊙九天银河⊙净土⊙飞来的橙子⊙六 安(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