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当下网络消费时代,我们无疑已置身于一个“快递社会”,快递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由快递单泄漏用户信息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轻则是用户受到大量垃圾广告、电话广告的骚扰,重则出现诈骗等严重危害个人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
小小的快递单之所以容易成为“泄密单”,一方面是快递单上包含着诸多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对不法分子来说是“宝贝”;另一方面是一份快递从发出到送到客户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从信息录入到包裹分拣,再到快递员配送,每一个环节都很有可能产生信息泄露风险。
如何给用户快递信息上一把“安全锁”?笔者认为,快递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政府部门强化监管一样都不能少。
快递企业应从高度重视用户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从技术层面对快递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加密,从制度层面建立一套严密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同时,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员工参与非法出售客户信息的行为发生,并积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共同斩断用户个人信息违规交易链,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查处力度,提高泄露交易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成本,形成有力威慑。在定期销毁快递单、打击和惩治倒卖个人信息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快递公司在员工泄露用户个人信息案件上的连带责任,对存在相关违法行为的快递企业,给予罚金或关停等处罚外,还可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情节严重的企业和个人排除从业之外。
此外,作为消费者,身处于一个数据信息的时代,也要格外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要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例如扔掉快递外包装,一定要涂抹、处理掉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切忌不要因个人疏忽大意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