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冰冻天, 这份防病指南请收好 本报记者 李珊珊
不少人“摔”进医院
“我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摔了个面朝天。”昨天上午9时许,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市民宋女士一瘸一拐地走到候诊区坐下。她本来是去取快递,可能因为穿了高跟鞋走不稳,在小区广场上滑倒了。“起来走了几步,大腿这里越来越疼,就赶紧来医院了。”宋女士一边说着一边揉着腿。
这两天,和宋女士一样意外摔伤的患者还真有不少。“每次雨雪天气后的2-3天内是外伤病人的就诊高峰。”根据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接警的情况,最近几天,在救治的各类急症伤病员中,因雨雪冰冻导致的车祸伤和摔伤病人排在了首位。而随后从市人民医院反馈的信息来看,近期急诊科收治的绝大部分都是摔伤、车祸伤患者,其中摔伤者较平时增了一倍以上。大部分表现为手腕、脚踝扭伤,也有部分集中在腕部、髌骨骨折、髋部骨折或腰椎损伤。
“不少人突然摔倒时会下意识用手支撑地面,这样会导致全身重量集中在手部,撞击强度足以引发腕部挫伤、骨折,甚至是手臂骨折。”该院急诊门诊部主任周正武表示,雨雪天气路面结冰湿滑,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外出,出行做好防护。万一意外摔伤,出现外伤肿胀时不可随便按揉伤处;若怀疑骨折,不可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应在稳定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正确救治。
心脑血管病趁冷“发难”
气温陡降,对于自我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群体来说,还需要特别注意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
“寒冷的天气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引起脑梗、心梗等的突然发作。一旦发作,往往非常凶险。”周正武告诉记者,以往心脑血管病患者多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压力增大,人过度疲劳,三四十岁的年轻患者也时有因情绪波动致使血压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三高”、肥胖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市民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随意停、减药量;此外,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保证睡眠,不能熬夜;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拿东西不稳、突然的意识丧失、头痛、头晕等现象,应及时就诊。
感冒也需“区别对待”
低温天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今年入冬以来,随着流感流行强度的上升,感冒、发烧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而在流感样病例各年龄组人群中,以儿童和老人占比最高。
由于流感和普通感冒在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人很难区分,往往会因为自行用错了药导致症状加重。对此,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医师徐鹏鹏解释说:“流感是一个全身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肌肉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发病时间长,且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而普通感冒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鼻涕,一般没有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5~7天可痊愈。”
鉴于流感的易扩散传播,徐鹏鹏也提醒大家,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不去人多的地方、主动戴口罩,保持规律的作息,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另外,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形成对病毒的抗体,高危人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年按时接种。
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此外,寒冷天也要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人烤炭火取暖,因为保暖把窗户门缝都堵住,这样很危险。”周正武告诉记者,24日夜间,医院就收治了一家五口急诊患者,就是烤炭火不当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晕倒,所幸为轻度中毒,经过治疗症状已经缓解。在此,周正武也提醒大家,使用炭火炉时必须打开窗户,保证空气的流通。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应暂时离开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呼叫他人救助;发现他人中毒时,要立即打开窗户,将中毒者抬离现场,松解衣扣,使其保持顺畅呼吸,并及时拨打120求助,接受医院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