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守护百姓粮库——张勇致力粮食安全管理设备研发
本报记者 余浩

张勇(左一)在检查智能仓储设备
8年前,张勇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手握博士学位的他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投身软件开发工作。现如今,张勇和他的研发团队已经收获各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64项,他本人被安徽省科技厅等单位认定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并荣获第五届六安青年科技奖。
2014年,张勇开始担任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在加入公司粮食装备领域团队时,团队规模只有5人,业务方向混乱,人员配备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很多产品和系统都要依赖外部力量完成。在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张勇把公司粮食装备团队发展到百余人的规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个业务支撑到涉粮多项业务的全面服务。团队人员涵盖软件开发、电讯控制、结构设计和传感器研发4类专业技术方向,形成了智慧粮食管理平台、智能粮机设备和智能仓储系统3大业务模块。
在工作中,张勇始终坚持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导向,在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2013-2014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张勇促使公司与省粮食局、安徽现代物流中心库合作开发数字粮库系统,并荣获安徽省新产品证书,同时以此为契机积极投身于省粮食局“服务‘三个统一’”和省“粮安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好评。“2015-2016年,我和团队参与了安徽省粮食局‘粮安工程’160万吨库容信息化改造项目和‘智慧皖粮’二期项目的筹划,建设自主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省、市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智慧粮库平台,为智能化粮库创造性提出了全新的技术架构方式。”张勇告诉记者,这个技术架构方式将仓储单位的管理模式提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智慧皖粮”二期建设中,张勇及其团队分别承接了六安市、铜陵市的两个市级平台和9个库点平台建设,取得省粮食局的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2017年,张勇带领团队成员承接了“智慧皖粮”三期省内外数百个库点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为粮食信息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粮食安全智慧管理平台是张勇多年的心血结晶,“它是粮食安全智能化管理领域的核心业务方向,包括智能通风、智能气调、干燥、制冷、粮食出入库等作业自动化系统”,张勇表示,平台的粮情测控、能耗分析监控、粮食品质检测、储粮专家决策等系统能为相关作业提供决策支持。“我们围绕着平台建设的总体需要,汇聚了各方力量组建了专门的管理及技术团队,以实现粮食安全智慧化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张勇告诉记者,经过不懈努力,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拥有了软件与硬件结合、结构与电讯齐套、业务与技术并举的研发、咨询和保障能力。在涉粮的省级粮油智能化平台、市县级管理平台、中储粮智能业务专项平台、智能粮库平台等业务方向上,张勇及其团队均有相应研发成果及专利输出,并全面支撑起公司智能硬件产品的控制和交互需要,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以此为基础,他们还成功研发出数字粮库系统、油脂储藏远程监管系统、智能通风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并在国家粮库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为省市级粮食管理平台的研发、数字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硬件子系统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多年的工作中,张勇带领团队人员申请各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64项;自主研发的水分传感器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散粮车、智能通风系统获得安徽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光伏发电、清理筛、输送机、视频监控等项目成功入围中储粮公司设备与系统供应商。因其表现突出,2014年,张勇带领团队荣获“中电38所优秀项目组”,2015年他还被评为“中国电科第38所感动人物”,并被安徽省科技厅等单位认定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