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我市积极发挥劳模示范作用

  本报记者 康家佳

  劳模是社会的财富,引领着劳动者们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市通过全力营造弘扬先进、尊崇劳动的社会氛围,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走进六安江淮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这里正是一派繁忙景象,全国劳模詹求锋就在其间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努力钻研各类数控车床的调试与程序编制,勇于探索各类工装夹具的设计与改造,积极参与刀具改善、设备自动化改造等,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找到了一条提高生产效率的新途径。

  一代一代劳动模范,传承的是不变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本色,而在这个底色之上,技能型、知识化的时代色彩,又让劳模精神有了新的内涵。自2014年10月詹求锋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的劳动强度,并荣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目前,已有3项成果申报了国家专利,还有一项正在申报。“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这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我们企业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希望以我为牵头人,与企业的技能人才一起努力解决企业的生产难题,并研发出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精尖产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更具魅力。”全国劳模、六安江淮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控班长詹求锋这样说。

  榜样的力量无穷,劳模精神推动着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市公交公司驾驶员张继菊安全文明行驶数十万公里,从未发生过有责事故。她用心为乘客服务,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打造“温馨车厢”,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说:“我们7路公交车经过六安的客运南站和火车站,客流量比较大,外地游客到我们六安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公交车。我就想利用10米车厢向外地游客和广大市民传递我们公交人的精神和展示六安的魅力所在。今后,我会为广大乘客提供一个更好的、更优质的乘车服务。”

  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培养选树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6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0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88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人,省五一劳动奖章2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154人,并成功创建省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6家,先后命名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1家,取得专利211项、创新成果转化134项,获得经济收益1.15亿元。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我市对接阜六铁路吴集货运站装车基地项目⊙市领导调研市级公立医院建设⊙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天气防范应对⊙金安救灾资金快速落地助生产⊙我市“电子政务年度考核评委我来选”投票活动火热进行中!⊙水通路畅生活美⊙浓浓腊八粥传递温暖情⊙市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公开化⊙创新引领发展——我市积极发挥劳模示范作用⊙六安铁塔公司切实做好抗雪救灾准备工作⊙六安开发区排查商贸企业安全隐患⊙对这样的“双赢”,我们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