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8/8    
 
览紫蓬山色

  许道连

  四月的一个晚上,读罢北宋哲学家程颢《郊行即事》的诗句,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芬原绿野,春入遥山”的美景,一股想要去春游的冲动也油然而生。随即,我打开《旅游地图册》,寻找短途的一日自驾游。于是,我选定了古称“庐阳第一名山”的紫蓬山。紫蓬山位于肥西县紫蓬镇,距合肥市区不到20公里,离家也不过170公里左右,一天便可往返。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我开启导航,驾车直奔紫蓬山而去。到了山脚下已是午饭时分。本打算徒步登山的,为减少体能消耗,我便购买了一张观光车票准备乘车上山。正值中午少有游客,车上只有我和驾车的师傅。

  在等游客的过程中感到无聊,我便和师傅攀谈起来。在交谈中方知紫蓬山以前叫李陵山。问其缘由,他便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起山名的来历。他说,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本人没来过这里,倒是他的后人李典,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被曹操封为都亭侯,后来驻守合肥,李典便在这座山顶上建庙以纪念他的先人,把这山名取之为“李陵山”。

  听罢,我有感而发:“看来这山名蛮有历史渊源的嘛!”师傅很是健谈,随即回应道:“自古名山僧人多,唯独紫蓬山名将多。”他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西汉名将李典,抗金将领葛生,太平天国名将袁宏谟都葬于此山。淮军将领刘铭传、张树声等,有130多个淮军将领在这山中留下珍贵的足迹。他还向我介绍道,周瑜生于舒城,学于紫蓬,山中的读书亭、洗砚池就见证了周郎的读书时光。我不禁为紫蓬山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感叹。

  聊着聊着,已有五六个游客坐上了游览车,这时师傅放下安全防护栏,启动车子开始向山上行驶。沿途山林间树木茂密高大,鸟儿时而在空中遨游,时而在林间穿梭。路边间或伫立着身穿盔甲手持大刀的将领塑像,威风凛凛,好似在指挥着战役一般。放眼眺望紫蓬山,层峦叠嶂,绵蜒起伏,郁郁葱葱。

  车行不多时便到了山顶的西庐寺。西庐寺风格为仿唐建筑,雕梁飞檐,青砖灰瓦,红漆梁柱门窗,颇显古朴和壮观。穿过西庐寺山门来到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弥勒菩萨,左右是四大天王。其人物塑像形象逼真,表情肃穆。

  随后,我便沿着石板铺垫的步道来到大雄宝殿前的广场。只见广场中央置一高高的香炉,青烟袅袅。香炉的两侧各置一尊石像,石像背驮一只花瓶,左右两侧腑间各有一方块“褡裢”,一面写着“吉祥”,另一面写着“如意”,可见整个塑像寓意是“太平吉祥如意”。而在大雄宝殿的正前下方,左右两侧对应耸立着高大的鼓楼,更烘托出大雄宝殿的宏伟和庄严。

  此时的我早已饥饿难耐,行走无力。这时,有位香客走过来问我愿不愿意吃斋饭。我二话没说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向一幢仿古的楼阁。楼阁共三层,用斋在第二层。走进去便是一个大厅,空间很大,红漆的木制桌凳排列整齐。大厅里有三五个人在用餐。于是,我走到一僧侣面前,问道:“多少钱一位?”僧人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随缘,无需给钱,若想表示心意,那就把钱放进功德箱吧。”随即我便把钱投进了功德箱。正要用餐,看到桌上贴一张《斋仪》,在“午斋”一栏中写道: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接下来是“大众应食存”,大意是用斋时要想到粮食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并告诫:“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默念着这富有哲理的言语,顿觉口中之食散发出从未有过的馨香,弥漫在这古朴巍峨的紫蓬山,也滋养浸润着我的身心。

  我独自走在返程的山谷小径之中,茂密的树木显得格外高大古老。林间,深苔瘦蔓,裸露着岁月深处的荒落萧疏,不由使人想起清朝诗人咏虎丘的诗句:“苍苔翠壁无人迹,小立斜阳爱后山。”抬头远望,夕阳下,绵蜒起伏的山峦,白鹭在山林间翱翔,鸟鸣啾啾,野花芬芳,那山雀、那清风、那山溪、那寺庙、那阳光余晖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仲春柔美的乡间山水画卷。

  “青山闲云养自在,素斋禅茶论逍遥。”行走间,西庐寺三宝斋大门两侧的对联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远离尘世与喧嚣,物我两忘,心若莲花静如水,这是何等的境界呀!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览紫蓬山色⊙畅游三河⊙梅山水库记游⊙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