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赤忱培沃土 乡村田园话振兴

  本报记者 张世巧 余浩 通讯员 熊茂林

五版12200172.JPG

  李文韬的石斛基地里吸纳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五版12200173.JPG

  林海滨在扶贫e站里手把手教贫困户操作网店。

五版12200174.JPG

  徐飞在向群众宣讲脱贫攻坚政策。

  霍山县太平畈乡位于县域西南边陲,鄂皖两省交界处,是该县最偏远的山区乡镇,有名的穷乡僻壤,从乡里驱车到县城足足有86公里。但是,太平畈乡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中药材之乡,更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核心区。在太平畈乡太平畈村主任助理李文韬眼中,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质的石斛产业资源必将成为这个山村今后发展的“杀手锏”。

  资源即优势,特产助增收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扩大绿色、特色农产品供给,推进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茯苓等“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这不正是我心里的想法么”!看到报告后,李文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以石斛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鉴于种植霍山石斛成本高,李文韬数次拜访当地各石斛种植大户,潜心研究石斛栽培技术,与此同时,积极筹备资金、着手谋划做好这个项目。

  “当看到被冲毁的洪峰村河护岸得到政府的修复,特别是贫困户李传续家靠近河岸的稻田比较适合石斛种植时,我就打算租赁李传续家稻田发展霍山石斛种植。”回想起当初启动石斛种植项目时,李文韬记忆犹新。租下田地后,石斛大棚怎么弄、石斛种苗哪里买?于是,李文韬又积极向当地种植大户和村干部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地购置了一批大棚材料,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田地平整和大棚搭建工作。之后,李文韬多处寻访石斛种苗价格和品质,最终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石斛种苗。

  石斛基地通过雇佣本地贫困户和留守人员,增加村民收入。截至目前,该基地用工已达120人次,支付劳务费用约1.2万元。李文韬决心将继续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已形成的产业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并通过用工、土地流转等方式,争取让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上实现就业增收、提高生活水平。

  电商促脱贫,致富有奔头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解决不了脱贫问题就谈不上乡村振兴。“感谢林村官帮助我和儿子提振了精神,重拾了生活信心。”今年年过五旬,家住裕安区苏埠镇陵波村的村民李从全说。

  李从全口中的“林村官”,就是该村大学生村官林海滨。林海滨2015年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放弃了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机会,怀揣回报家乡的梦想,参加了安徽省大学生村官统一招考,被选聘到陵波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扶贫专干。两年来,他跑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和村民家里,所有贫困户都知道来了个“林村官”。

  李从全是林海滨帮扶的贫困户之一。李从全想着什么,急需解决什么问题,林海滨心里一清二楚。他隔三差五就到李从全家中跟他谈心,宣传扶贫政策。林海滨的真心帮扶,融化了李从全心头的冰霜,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目前,他一边陪重度烧伤的儿子李孝明定期去上海一家医院进行皮肤整形,一边在本村周边打临工,并有了清晰的脱贫思路。

  对李孝明,林海滨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陪他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李孝明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不能老是呆在家吃闲饭,得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林海滨的话,击中了李孝明的痛处,他也想通过劳动改变家庭的困境,只是没有门路。于是,林海滨帮助他积极申报扶贫项目,手把手教他电商运营技能,并安排他到村里的扶贫e站就业。“每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呢!”李孝明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

  村里的扶贫e站,这是林海滨创办的一个便民服务网站。林海滨大学里学的是电子商务,通过发展电商,让老百姓受益、让贫困户脱贫一直是他的梦想。在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林海滨在陵波村成立了苏家铺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整合京东、安徽移动等线上资源,建成了全市首个集便民服务、扶贫攻坚、电商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扶贫e站,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从网上买到所需产品,还可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等。通过扶贫e站,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两年来,该网站销售额逾20万元,6户贫困户因此成功脱贫,“林海滨是个有想法的小伙子,胆大心细,把在外打工赚的8万块钱全部拿出来发展农村电商,在村里搭建了扶贫e站。”

  林海滨告诉记者,陵波村以前是苏埠镇有名的贫困村,1440户570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留不住年青劳动力,“2015年刚来的时候,村里还有300多户贫困户,基础设施差,村集体经济很薄弱”,说起当时的情况,林海滨至今还是很感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和扶贫工作队长一户一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民致贫的原因,为每个贫困户建立了档案,并根据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扶贫对策,先后推出金融扶贫、光伏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

  “截至2016年底,陵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目前,村里又新增了几个贫困户,产业扶贫是根本,接下来我们将做大做强电商平台,将本地的优质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目前已注册了‘林蔬寄’品牌,使品牌销售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林海滨说。

  发展乡村游,风景变“钱景”

  2016年初,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贯通,外来游客络绎不绝。看到这个情景,霍山县太阳乡大学生村官徐飞随即产生了以村集体投资成立旅游公司的想法。2016年3月份,徐飞牵头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村级旅游服务公司——霍山县金竹坪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围绕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主营农业观光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开发、销售,餐饮、住宿等。截至目前,公司共签约农家乐20家,其中贫困户8家,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村级集体的增收,在徐飞的倡议和多方争取下,一栋功能齐全、崭新的金竹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屹立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旁,不仅解决了以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狭小、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更成为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种“党建+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受到当地乡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我市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中,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被列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四好”农村路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规划、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等等,加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在徐飞的心里,这一整套的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将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保障。到太阳村任职后,徐飞结合该村观音岩水电站招商引资项目,积极探索“政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合作模式,帮助村里与观音岩水电站方达成协议,将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入股电站项目建设,水电站方以8%的年收益率给予分红,村里每年将得到2.4万元分红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同时,他积极引导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参与入股,分红获得增收。目前,已有7户贫困户参股水电站项目,户均年增收2000元。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青春赤忱培沃土 乡村田园话振兴⊙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国土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