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 本报记者 宋金婷
冬日的寒流袭击大地,北风夹杂着稀疏的雨滴打在人的脸上显得格外冰凉。但是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门前却出现了暖人的一幕:两面鲜艳的锦旗同时送到一位医生的手中,引来过往众多医生和患者驻足称赞。“哦,这位医生一下子收到两面锦旗,真不简单!”“这不是罗主任吗,他又收到了锦旗,真厉害!”……
大家称赞的罗主任,就是被称为“霍邱眼科第一刀”的县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罗亨明。罗亨明的办公室有很多锦旗,不一样的话语,表达的却是同样的感激之情。“送给罗亨明的锦旗至少有70多面,因为医院建设,办公室经历过几次搬家,丢失了不少,医院荣誉室还有一大摞,这科室的十来面都是患者最近刚送的。”同事陈冉告诉记者。
至今,罗亨明对患者送的第一面锦旗记忆犹新。那是2009年10月底的一天,罗亨明正在值夜班,一位眼部疼痛、呕吐不止的老太太被送到了科室。罗亨明二话没说,立即给她做了检查,发现老人患了急性青光眼,不立即治疗,可能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罗亨明便立即为老人办理住院手续,经对症治疗及完善检查后给患者做了青光眼引流手术。术后老人的眼部疼痛和呕吐症状消失,视力恢复,老人的女儿非常激动,坚持要请吃饭被罗主任婉言谢绝。出院时,她把一面锦旗送到了罗亨明科室。“锦旗说明我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认可,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罗亨明感慨地说。
罗亨明1998年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现了他多年的从医梦。他工作一向努力,赢得了医院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当时医院眼科正处于发展期,眼科开展的业务比较少,收入低,一般毕业生不愿选择这个小科室,因此造成眼科人才一直比较缺乏。领导找到罗亨明,谈工作情况,谈医院发展,最后把重点落在了眼科建设上,建议他向眼科方向努力。 他当时非常明白,医院眼科人才不足,没有经验,更没有设备,白手起家,困难可想而知。“没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只要医院需要我,我就要把工作干好!”罗亨明先后到安徽、广东等地进修专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培训。他勤奋学习,在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安徽省卫生厅及安徽省防盲办授予“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医师”合格证书,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式及青光眼、眼表疾病、斜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成了他的拿手技术。为学习更先进的技术,罗亨明又组织科室团队到广东及省内开展专项培训,结合医院的实力,投入400多万元高精尖设备,具备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底激光治疗、泪道植管等手术条件。近两年来,罗亨明已经成功实施白内障患者手术240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在众多锦旗中,有一面是卢效力和匡续英夫妇送来的。卢效力夫妇是霍邱县城关镇三里村村民,常年住在新疆儿子家。近来,两位老人感觉视力逐渐下降,接近失明,妻子匡续英又患有精神病,加上经济困难,焦急之下听亲戚说霍邱一院能够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便不远千里返回家乡找到了罗亨明。罗医师在询问两位老人的病史后,为他们设计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先后为他们实施了两人四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最终两位老人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感谢罗亨明医生,他帮我老两口眼治好了,我们到新疆就不会拖累儿子了!”卢效力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卢效力夫妇只是许多在罗亨明手术刀下重获光明、重拾生活信心的患者之一。20年来,罗亨明一直奔走在守护光明的路上,为更多的人守护“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