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广乾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工作势必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统计工作非常严谨、非常重要,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完善医院管理的过程中,统计数据信息的完整,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及各临床科室管理的决策判断。因此,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促进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医院统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门诊数据统计和住院数据统计。门诊数据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比较细化。门诊部由专门人员负责门诊各科所产生的工作量合并、归类、输入、汇总形成门诊急诊报表,然后每月、每半年、每一年从该门诊急诊日报表上提取相应数据输入卫计委报表。所需内容包括:门诊人次、急诊人次、总诊疗次数、专家门诊人次、特需门诊人次、急诊留观人数、抢救人数、危重人数、成功率等数据。
住院数据来源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医疗和财务数据,来源于病案首页。经过计算和汇总,从而形成各类住院动态报表。随后按照中管局要求,每月、每半年、每一年把所需数据输入其中。常规数据有:出院人数、床位数、治愈人数、好转人数、未愈人数、死亡人数、平均住院日、周转率、出院均次费用、手术人次、病房危重病人等数据。这块数据一般由病案科专门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统计,制作报表。
“谁掌握信息,谁就拥有主动权”。统计人员作为信息的收集者、提供者,必须将统计工作范围向多层次、多范围、多角度扩展。比如将住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和相应的业务收入结合起来,将医院的医疗指标、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等等。每年把这些信息做成汇编,发给各临床科室领导及院领导,使领导掌握更多信息,以便医院更好发展。因此,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的、单纯的医疗统计的工作模式,主动地收集、掌握各种信息,向多元化、专题化、综合化发展。
数据是领导评价、总结工作、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监测各项医疗活动的重要手段,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质量管理决策与成败。统计部门的信息来源于多渠道、多部门。报表上的住院数据,其来源即病史上的内容,例如病人的诊疗情况,涉及入院、出院和治疗结果等方面问题,故临床科室都必须按照规定如实地填写,有些科室为提高科室绩效,跨科收治病人,这就会造成报表失真,可信度降低。
总而言之,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加强医院的统计工作,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所以必须注重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并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
(作者单位:六安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