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污水靠蒸发 如今绿水绕人家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金柱

  “臭水沟不见踪影,湖水清了,环境美了,不时有鱼虾蹦出水面,整个村庄变了模样。”

  隆冬时节,霍山县与儿街镇山王河村,依山而建的村落紧凑有致,一条清澈的溪流顺山而下,引来不少游人。该村党总支书记孙胜一边招呼游客一边介绍说:“之前可不是这样,12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大都没有处理,直接排到小河中,最严重的时候,河水表面飘着一层藻类,气味难闻。”

  后来,山王河村被纳入美丽乡村省级重点示范村,村民家的旱厕得到改造,污水统一收集到三个大型化粪池中。不久前,村里的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经该设备处理排放后,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

  该县环保局副局长、生态办主任郑宗柱介绍说,霍山是江淮地区重要的水源地,拥有佛子岭、磨子潭和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绝不能让农村污水流入“大水缸”。2017年以来,霍山县投入大量资金,在美丽乡村、居民集中安置点和村民较为密集的地方,集中安装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净化农村污水。目前,全县已建成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70多套,日处理生活污水约1000吨。

  在该县落儿岭镇农墩石村民组,笔者看到,每家生活污水都通过地下管网接入处理池,通过厌氧发酵等过程净化处理后,水变得清澈见底无异味,达标排放,不仅可以浇灌农作物,还可以养鱼养虾。

  “过去‘污水靠蒸发’,如今‘绿水绕人家’,真是难以想象!”该村民组返乡置业的村民老李说。他所在农墩石村民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清澈透明,潺潺流淌,与周边的百年古树、流水、人家相映成趣。时不时有外地游客来此拍照留影,与河里的鱼虾逗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背包客来自驾游。环境变美后,不仅村民生活质量提升了,同时也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村民真正享受到了青山绿水带来的‘红利’。”落儿岭镇党委书记闫奎介绍说。

  霍山县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一谷一带”、特色小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资金对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村民组实施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当然,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起步晚、起点低,同时作为山区县,村民居住分散,投入成本偏高,导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不小。”在谈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下一步打算时,郑宗柱坦陈,即便在乡镇政府驻地,污水集中处理的比例最高也只达到80%,剩下20%若要接入管网,其改建难度和投入成本难以估算。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的文件⊙村相邻道不通——村民出行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农耕”老物件 雪雕更精彩⊙我市绿色建筑步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市重心下移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昔日污水靠蒸发 如今绿水绕人家⊙叶露中在金寨县开展扶贫调研时强调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市辖区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我市首张适用简化程序办理的生产许可证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