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火往事

  韦国华

  冬天到了,大山里特别寒冷,我们围坐在火笼边烤火——我这里讲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老家金寨大别山深处的事。大别山深处的农民家,家家都有火笼。所谓火笼,也许写作“火隆”,就是在堂屋侧面墙下的地面,或者在靠山墙的地面挖一个直径大概有七十公分、半尺深的坑,在坑的周边挤一圈青砖,这便是火笼了。在寒冷的冬季,白天农户们家中劳力出去干活,老人就带着小孩儿在家烤火,那时即使是老人和孩子,也大多穿着单薄的衣裤,是无法抵御寒冷的。火笼周围总是摆着若干个四只腿的木头小板凳,或者是几张有靠背的小竹椅子。我们兄妹小时候在关山大队中心小学念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关山大队改成了关山村,母亲在生产队干活,只在晚上我们才围坐在一起烤火。烧火的燃料,是已晒干了的各种树兜子。

  记得哥哥去部队后,这打树兜子的活就由我来干了,因为两个妹妹还太小,她们是举不动斧头的。到了星期天,或者放假时,母亲就叫我每天去打猪菜、砍柴禾和打树兜子。这树兜子是俺们老家的土话,就是指地面以上的树根。我们生产队有一个大副业,就是烧石灰,需要很多的灰柴,烧一窑石灰需烧掉十万斤干柴草。砍下的小树留下半尺高的树茬子,树茬子长出一人来高的新树枝又会被砍掉做灰柴,时间一长,那树茬子便长成胖乎乎的、奇形怪状的树兜子,当一面山的小树被剃光头般地砍完后,那些树兜子就像站在山坡上的一只只小兔子。砍那些黄栗树、白橡栗树、枫杨树的树兜子我们是有技巧的,我说我们,是因为每次去打树兜子都是与堂兄堂弟结伴上山的。对上下一般粗的兜子,在贴地面的根部左砍几斧,右砍几斧,然后一斧头脑便将它们砸断了;对上粗下细的,不用砍的,只用力一斧头脑就砸了下来。估计打得数量差不多了,就用自己用竹片做的U型柴禾架码好,用竹扁担从山上挑回家,码成一堵厚厚的兜子墙。到了冬天,我们取暖全靠这些树兜子了。

  冬天的晚上,母亲放工回来忙做饭,我们小孩就开始用干松毛(松树的针叶)和细枝柴在火笼里把树兜子烧着,当然,点燃时总是把我们土墙草顶的屋子里弄得乌烟瘴气的。吃过饭,母亲便借着火笼的微光做针线活,那时物资馈乏,很难买到点灯的煤油。母亲有时也会借烤火的时候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那时城里和乡下还没有电视,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能买一台价值10元左右的小收音机,烤火时就全家听那声音刺耳的收音机,播的内容记不清了,多是政治、生产方面的新闻和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到八十年代就开始播刘兰芳的《岳飞传》等评书了。我们除了课本,没啥课外书可以读的,课文也总是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的。没得书读,小孩子总是坐不住的,烤火的时候,也便是我们玩耍的时候。树兜子在火笼里烧得旺的时候,红得像一大早东边冒出来的日头,照得炭火周围的青灰(草木灰)像连绵不断的灰色微型山脉,那些微型的“山脉”被火烤得很烫。我们兄妹常常从箩筐里抓一把玉米,撒到那滚烫的青灰里。不一会“噗”的一声,这里炸出个玉米花,又“噗”的一声,那里又炸出个玉米花,炸出来一个,妹妹们就用火钳夹出来吃一个。有时炸起一些灰,落在我们的鞋上,母亲也不管我们,只管做她的针线活,似乎我们做的是习以为常之事。我们还会用一只小铁筒,里面放一把荞麦,用火钳夹着铁筒的口子,放到炭火上方,边烘烤边旋转,也是不一会,里面便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倒出来就是小小的荞麦花,吃起来感觉很香。那时家里没钱,是没有糖果、饼干之类零食的,全靠我们小孩儿自力更生。我们最拿手的,就是烤红芋。我们家到了秋天后,玉米、麦子、黄豆、红芋等粮食都收了回来。那年头晚饭很少能吃到干饭,总是玉米糊糊、南瓜糊糊什么的,不到一小时就饿了。于是在火笼里烤红芋常常成为我们的夜宵。红芋埋到滚烫的青灰里,过了十几分钟,它们便被烫得顶起青灰朝上方吹气,那气里是浓浓的甜香味。

  只要火笼里烧火,总会一直冒烟,所以我们家的屋梁和山墙都被烟熏得像涂满了墨水,山墙上挂着的腊肉也被熏得黑黑的。但你可别小看那黑腊肉,好吃着呢!家里来客人了,取下一块,用淘米水和热水洗好,切出的肉块紫红紫红的,还没下锅就想咬上一口。到了腊月杀了年猪,百来斤肉,用盐在装豆浆的大木桶里腌了,腌的时候要用盐反复揉搓那些肉皮。十天左右出卤便挂到毛竹架上晒大阳,晒十几次大太阳,每块肉显出一些红色,便爬木梯子一块一块挂到屋里山墙上那些木桩上,那位置上方老鼠够不到,下方猫儿够不到。那挂肉的小木桩也是有迷语的,叫做“上不沾天,下不沾地,还有半截在土里。”因为我们家的墙都是用土筑起来的嘛。

  上个月回金寨家里祭祖时,母亲说,今年还叫你哥买点炭。我说,肯定要买,不然冬天没有年味。我不知道我们北方烤火的生活习惯从何时开始,大概从北京山顶洞人发明钻燧起火开始的吧?对我们来说,烤火已不仅仅是取暖,它也是营建家庭温暖的一种文化,虽然如今都用上空调了,但没有炭火烤着,家人就不会围坐在一起。如今我们家生活在城里,冬天节假日回到家里,一家人围坐在炭火盆四周,喝茶,聊天,看电视……有着浓浓的家庭温暖和幸福感。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烤火往事⊙我的老父亲⊙松谷云根(国画)⊙今夜,我想栽棵树⊙2017,我的旅游年⊙霍邱风物吟⊙果树联想(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