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桑养蚕让我看到了脱贫希望”

  张金柱 杨义应

  1月1日,沐浴着新年的暖阳,霍山县黑石渡镇黄家畈村陈家冲村民组村民陈小凤忙着清扫蚕室卫生,洗刷晾晒养蚕的簸箕。“来年春天还要采摘春茶,顾不上搞卫生,所以,趁现在天气晴好,赶紧消毒、晾晒、弄干净。”

  陈小凤今年48岁,家中六口人生活,公婆均已年逾古稀,育有两个女儿,大的刚从大学毕业,现在上海一家企业实习,小的正在读大学二年级。不幸的是丈夫患上了慢性肾衰,需常年住院靠透析维持生命,即使偶尔回家,也要带上吸氧机。“到目前,我已经住院一年多时间,这个家里里外外全靠小凤一个人。”她的丈夫心疼地说。

  因病因学,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大家庭一下子走向了贫困。陈小凤一家人的遭遇引起了帮扶单位该县茶茧办一班人的关注和重视。“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支持她栽桑养蚕!”该县茶茧办在多次走访调研后,根据陈小凤家旱地比较多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帮扶“良方”。

  说干就干!陈小凤把自家的旱地全部栽上桑树,盖了几间蚕室,后又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了附近闲置的农田发展桑园。“说实在话,过去只要一看到蚕,我就心里发毛害怕。从压根不会养蚕,到现在一年养30多亩桑园的蚕宝宝,多亏了县茶茧办的技术人员!”在该县茶茧办、扶贫办以及当地镇村干部的支持下,陈小凤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成功地实现了从“蚕盲”到养蚕能手的华丽转身。

  为帮助陈小凤解决雇工难、雇工贵的问题,该县茶茧办及时派出技术人员上门,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冷藏蚕种、分批收蚁、错开大蚕用工高峰等方式,帮助陈小凤减少雇工、降低成本。

  在茶茧办“牵线搭桥”下,陈小凤加入了该县海泓丝绸经济联合体,实行“组合售茧、缫丝计价、二次返利”生产销售模式,鲜茧销售均价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35元/千克,仅此一项就增收4400余元,大大增加了她的栽桑养蚕信心。

  “通过新建、兼并、流转等方式发展桑园基地30多亩,2017年饲养蚕种44盒,产茧约1.89吨,售茧收入约9.84万元,加上茶叶近2000块钱,家庭总收入约10万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及雇工成本等约4.5万元,剩余5.5万元足够维持家庭生活、女儿上学及丈夫部分看病用药等支出,还略有盈余。栽桑养蚕让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户的陈小凤扳着手指头算了一笔经济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贫困不是向政府讨要的理由,更不能小富即安。下一步,我准备再扩建桑园20亩、低改桑园20亩,最终达到拥有高产优质桑园50亩、年养蚕100-120盒、产茧5-6吨、毛收入20-30万元的目标规模,进一步提升我们自身的‘造血’能力!通过栽桑养蚕,不仅我们全家要脱贫,还要带动周边乡亲们致富。”谈到未来的打算,陈小凤信心百倍地说。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我市动员金融部门雪后救灾⊙全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家⊙我市5家企业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叶集共青团唱响脱贫攻坚青春之歌⊙金寨县城13条主干道新增416个市政消防栓⊙“栽桑养蚕让我看到了脱贫希望”⊙印花糍粑香 土家年味来⊙全市通信设备基本恢复网络通畅⊙左肾摘除挡不住他抗雪救灾的脚步——记金安区木厂镇姜圩村村委会主任沈孝余⊙孙岗镇为困难老人买意外伤害险⊙泰森红木新年伊始厂价优惠青春木语新中式家具将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