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军
每到年终岁末,“讨薪”二字总能如期成为新闻媒体使用高频词语,“讨薪”似乎成了年终岁尾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帮助农民工讨薪,都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硬招。但讨薪难这一顽疾仍难治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工寻求法律途径,维权成本高、程序周期长,农民工着急回家过年,没钱、更耗不起。如果讨薪没有奇招、怪招和狠招,很难引起欠薪者真正的重视。否则,类似欠薪的问题依然年年如故。
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进程中,农民工工资直接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他们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思想和精神压力巨大。由于依法讨薪之路周期较长,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甚至有少数农民工通过极端之举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从“爬楼顶”到“爬吊塔”,从“肢体冲突”到被逼“上访”……讨薪悲剧在各地不断上演,付出了让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无奈,令我们揪心。
欠债还钱,是最朴素的法治原则。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施年度考核,推动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属地监管责任。制度是好的,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再多的讨薪“高招”与制度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我们期待,各地在落实这份有温度的文件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监管督促力度,在支付农民工工资时尽量不要“跨年”,让农民工兄弟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家开心幸福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