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冉 本报记者 刘扬


精工产业园


红达国际广场

蓝溪大酒店
2013年,六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东部新城的重大决策,东部新城建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应运而生。园区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原则,建设产业新城、生态新城、示范新城。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上下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拼搏,狠抓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升、总体趋好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增速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
以招商引资为主线,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生命线来抓,突出招商成效。
创新招商工作机制。2017年年初成立6个产业招商组,班子成员牵头,各部门参与,推行全员招商,建立旬通报、月调度机制,加强跟踪督查,确保招商实效。
全员上阵主动出击。不断加大招商力量投入,整合金安区和示范园区招商资源,成立4个驻外招商分局,常态化开展招商推介;组织招商引资集中推进月活动,主要领导带队赴南京、上海、深圳等地招商,真正做到领导1/3时间和精力聚焦招商;聘请企业及高校专家共33名作为招商顾问及咨询专家,协助开展招商引资。
突出重点精准招商。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精准招商,加快产业集聚。2017年共成功签约项目34个,实现协议引资302.9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3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7个,如总投资80亿元的佳源五星城、总投资40亿元的应流航空制造产业园、总投资25亿元的氢能源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蓝溪皋陶文创园等。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项目建设第一抓手”理念,扎实推进园区各类重点项目建设。
力推社会投资类项目快建设。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领导帮扶、局室包保,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即时跟踪对接,督促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加快建设、早日生产。今年以来,共为应流航空产业园、诚宇包装、明天氢能产业园等41家企业办理开工前期手续,其中3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枫彩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初见雏形,新民电子办公楼及两栋厂房钢构主体完成,嘉禾商业服务广场一期已开业运营,诚宇包装预计年底试生产。
力推政府类投资项目快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进度督查和约束巡查机制,对在建工程全面巡查,实行周通报、月调度。2017年园区政府投资类项目实施63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已竣工14个,其中梅山路小学东城校区、三十铺中心幼儿园、10kV配电网升级工程等7个公建项目已交付使用,市政道路网总里程约63.5公里,完成12公里,皋城路、裕安西路、汉中路、天业路、科技路通车使用,实现与市开发区及主城区互通互联。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着力打造安商环境
围绕“真心实意帮企业,全力以赴抓项目”的服务宗旨,着力打造安商环境。
深入开展暖企行动。2017年初成立5个工作组,全面摸排256家企业现状,对闲置厂房登记造册,采取破产清算、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加速推进处置“僵尸企业”,共成功引进9个项目租用闲置厂房9.1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07亿元;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答疑解惑、现场交办落实,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帮办中心作用,执行“只来一处,最多两趟”、“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的服务承诺,专人对接、全程帮办。今年受理帮办事项107件,已成功解决94件。
注重工作效能提升。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招商项目、工程建设、企业发展等领域,梳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重点工作效能督办机制,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周汇总,月点评,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提升优质服务。
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主动为企业争取补贴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95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发展655万元,安排2000万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注入金安区产投公司。
以要素保障为支撑,努力提升发展动能
想方设法破解资金、土地发展瓶颈。
加快征迁进度。围绕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年初制定征迁任务,排出时间进度表,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实行“一周一汇总、半月一通报、一月一公示”工作机制,有力保障征迁工作快速推进。2017年顺利开展了应流航空产业园、明天氢能产业园、金利国际城周边、蓝溪路东侧项目等共63个重点工程征迁工作,完成征(租)地1.21万亩,拆迁房屋32.7万平方米,为项目落地建设做好保障。
保障土地供应。申报各类建设用地1602亩,争取各类土地指标2000亩,基本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要;推动工业企业收储,完成天宇轴承、发达铸造等“退二进三”收储项目12个;出让土地32宗,面积约2500亩,成交总价款10亿元,有效加快资金回笼。
广辟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举措,通过发债、项目贷款等多种形式,累计申报融资项目13个,已审批10个,审批融资金额为31.9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
以创城工作为契机,持续提升建管水平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六安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管理力度,常态化开展市容整治,保障立面环境整洁有序;规范流动摊点,打造金港广场摊点群示范项目;新建金安未来城市公园、汇文路街心公园,开展枣园小区风貌提升、金寨路绿线提升、路灯提质等工程,美化亮化环境。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推进高端养老产业园、琼威三甲医院、栖凤苑安置小区等配套项目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升配套承载力。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推进网格化、数字化管理;重新命名园区道路,提升路名内涵;争取公交线网覆盖,增强园区公共出行能力。